試點擴容效應外溢,頭部股份行加緊籌備AIC搶市場,大行AIC上半年落地基金數量已接近去年

財聯社7月3日訊(記者 樑柯志)3月份金融監管總局推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基金擴容以來,各地試點區域落地基金增幅明顯,其中廣東省內落地數量佔比最多。

天眼查註冊信息顯示,2025年以來,五大AIC公司共註冊52支基金,接近去年全年59支基金的規模。其中農銀、交銀和建信上半年已經追平或超過去年全年的註冊基金數量。

落地的區域以沿海省份和一線城市爲主,其中廣東註冊基金最多,上半年共有7支基金落地。

7月2日,廣東某國有產業基金公司市場人士對財聯社表示,AIC投資項目回報週期長,而且針對產業整體且長期地投放,及早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合作方佈局、介入,顯然有利於AIC公司的競爭。

與此同時,財聯社記者從多個信源獨家確認,某頭部股份行AIC公司準備工作在緊鑼密鼓推進,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此前已經啓動內部招聘,正式開業時間有待監管批准”。財聯社記者獲悉,該行AIC公司原計劃6月末正式開業,以期搶佔市場,目前情況可能會稍微延遲,但“年內成立問題不大”。

3月後基金落地猛增,廣深成最大贏家

近日,廣東相關部門公佈AIC股權基金落地情況,廣州已有4支AIC股權基金設立註冊,已向2個項目投資5400萬元,另有7支基金預備落地;深圳4月已簽署11支股權投資基金合作意向協議,目前有3支AIC基金已經完成工商登記註冊。

上述廣東產業基金人士認爲,AIC基金定位和規模與一般產業基金形成互補,對產業全鏈條和跨區域的規模投資,對週期的耐心更強,可以帶動了地方配套基金和市場化風投基金。

天眼查註冊信息顯示,2025年以來,五大AIC公司共註冊52支基金,接近去年全年59支基金的規模。其中農銀、交銀和建信上半年已經追平或超過去年全年的註冊基金數量。

落地的區域以沿海省份和一線城市爲主,其中廣東註冊基金最多,上半年共有7支基金落地。

來自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信息顯示,廣州至今已有4支AIC股權基金註冊落地,累計向2個項目投資5400萬元,另有7支基金正在籌備中。

7月2日,一位知情人士對財聯社表示,在廣州已經成立和籌備當中的11支基金中,囊括了五大AIC公司。

天眼查顯示,上半年廣州成立的AIC基金中,地方股東包括廣州南粵基金、廣州產投私募基金、廣州穗開股權投資公司等。

在深圳,深圳有三支AIC基金目前已經完成工商登記註冊,基金規模共計50億元。三支AIC基金分別是:深圳深投控千帆企航科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深圳深投控工融科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深圳光明中瀛扶搖科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涉及農銀資本、工銀資本、中銀資本。

今年4月,據深圳金融監管局消息,深圳推動AIC股權投資試點落地,已簽署11支股權投資基金合作意向協議,意向落地基金規模達570億元。

頭部股份行抓緊籌備AIC,與大行錯位競爭

在3月份監管部門的擴容政策中,還包括“穩妥有序增加參與試點的機構數量,有利於調動更多資金和資源參與試點”。

隨即,興業、招商和中信三家頭部股份行相繼獲批籌建AIC公司,首期註冊資本在100億或150億。

7月2日,某股份行知情人士對財聯社表示,該行AIC公司計劃在6月底成立,目前情況可能會稍微延遲。但是年內成立問題不大。

另一位股份大行對公業務人士表示,大行系AIC主打政府和國企資源優勢,如果興業和招商等股份行AIC成立之後,會彌補市場化、中小規模產業集羣市場需求。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上半年,尤其3月份成立的AIC基金中,合作方絕大部分爲城市新開發區、高新區等科技企業集中的區域。

如6月30日,中銀投資聯合深圳市光明科學城產業發展集團、光明區引導基金,在深圳市光明區設立“深圳光明中瀛扶搖科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10億元,由中銀資產全資子公司中銀資本擔任管理人。

據介紹,該基金立足深圳市光明區,依託深圳市整體產業集羣佈局與光明區資源,將聚焦“3+3+1”產業體系:即加快發展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人工智能3個戰略重點類產業集羣,做大做強超高清視頻顯示、高性能材料、智能傳感器3個優勢引領類產業集羣,培育發展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集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