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或成科技金融競爭標配,招行中信同日官宣申設AIC,會否形成“魚貫”效應?

財聯社5月8日訊(記者 樑柯志)5月8日傍晚,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分別公告稱擬全資發起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簡稱AIC),出資額分別是150億元、100億元。

兩家銀行公告均稱,無需提交股東大會批准。但尚需取得有關監管機構的審覈和批准。

昨日,監管部門剛剛批覆同意興業銀行籌建興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名稱暫定)的請示,成爲股份行中首家持有AIC牌照的銀行。

天眼查顯示,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行AIC自2017年成立以來經過多輪增資,目前註冊資本介於145億-270億之間。

公開資料顯示,六大行中,目前只有郵儲銀行尚未申報AIC。

5月8日,某股份行對公業務條線總監對財聯社表示,2017年大行先行試點AIC之後,在2020年前後包括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在行業內曾傳出申請AIC牌照的消息,不過可能時機或者政策問題未有下文。

財聯社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在互動平臺向多家股份行提問AIC申報工作,3月28日,平安銀行回覆稱,目前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AIC或成科技金融競爭標配?

在今日公告中,中信銀行表示,申請設立AIC主要基於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寫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持續加大對科創企業和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招行表示“有助於豐富本公司綜合化經營牌照,完善投商行一體化經營,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某頭部股份行科技金融條線業務總監此前對財聯社表示,AIC可以規避傳統信貸業務的限制,包括抵押物、盈利、現金流等要求,尤其對銀行介入新創行業有利。不過,創立AIC需要資金和人才的儲備,最重要是客戶基礎,預計規模稍大的股份行會率先申請。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中行科技金融貸款同比增長29.67%,共爲10.29萬家科技型企業提供1.91萬億元授信支持。2024年中信銀行科技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9.34%;招行科技企業貸款餘額5904.56億元;興業銀行綠色貸款、科技貸款、普惠貸款分別較2023年末增長19.64%、20.68%、10.97%。

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認爲,AIC最終的收益並不僅僅體現爲股權直投業務的盈利,還更多體現爲這些科技企業客戶帶來的存款、貸款、中間業務等各方面收益,以及它們科技突破之後對產業上下游乃至整個經濟體的外部收益。

王劍認爲,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直投業務規模目前還較小。隨着試點範圍擴大和經驗積累,未來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股權直投業務規模有望持續增長。

全國性商業銀行還有那些會申報?

3月5日,國家金監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的通知》(下稱《通知》),稱“支持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發起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

按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有七條准入規定,包括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最近2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爲;承諾5年內不轉讓所持有的股權。還明確註冊資本應當爲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最低限額爲100億元人民幣。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5月7日上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近日將陸續批覆符合條件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與《通知》內容相比,明確陸續批覆的是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申請。

前述股份行人士表示,在2020年前後包括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在行業內曾傳出申請AIC牌照的消息。

財聯社翻閱浦發銀行公告,2020年5月28日,浦發銀行第七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議案》,擬出資100億發起設立,並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