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補助金只能「治標」 南投家長:真正需要托育彈性與支援

家長認爲生育補助金只能治標,提供方便的托育措施,才能減輕家長養育負擔。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針對少子化與子女養育、教育負擔問題,南投縣議員唐曉棻表示,縣府生育補助仍難減輕年輕家庭長期養育壓力,呼籲加強托育體系並放寬臨時托育申請;縣府社會勞動局長林志忠迴應,將在能力範圍內檢討制度並增設臨託據點。

唐曉棻指出,草屯鎮目前「第一胎生育補助4萬元起跳,明年起1至5歲每年還有2萬元生日禮金」,雖是社福較佳案例,但對年輕夫妻而言,「即便補助每年多1萬、2萬,也不會顯著改變『要生』的想法」。

尤其,臺灣人口老化速度快,65歲以上人口已逾20%,年輕家庭不僅面臨生育壓力,更要照顧雙方長輩,形成「雙重負擔」。唐曉棻說,專家分析,每個孩子從出生養育至成年需花費約1000萬元。在托育不足、養育負擔沉重下,政策若僅靠補貼,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草屯鎮王小姐說,「自己工作壓力大,還要兼顧孩子與父母,補助金只是小幫助,真正需要的是托育彈性與托育支援。」林先生則表示,「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除了金錢,時間、托育也是頭痛的問題。」

唐曉棻並認爲,縣內「定點臨託中心」僅1處、最多收託4名幼童,還得事前預約,難滿足家長臨時送託需求,建議放寬預約限制並增設據點。

林志忠迴應,已就定點臨託與承接單位討論預約、送託時間及契約修訂事宜,未來將在能力範圍內,增設據點並修正制度,但坦言服務剛起步,資源仍有限。

縣府將持續評估各鄉鎮需求,陸續設立更多臨時托育據點,並整合公共托育、居家托育與親子館等多元服務,打造安全、溫暖、優質且多元的托育環境,讓每個家庭都能就近獲得支持。

唐曉棻強調,年輕爸媽「不只是怕生,更怕養」,若政府在經費允許下提供實質補助,包括保險、托育與教育費用,才能真正看到人口回升、社會更均衡。

家長認爲生育補助金只能治標,提供方便的托育措施,才能減輕家長養育負擔。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