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聚焦新興領域用足用好特區立法權 立法先行厚植新質生產力法治沃土

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1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無人機攜外賣從天而降,在街頭用手機叫來一部無人駕駛的出租車,人形機器人在各個領域“組團上崗”……這些以前只能在科幻片中看到的場景,如今正在逐步走進市民的生活。

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立法的引領和保障。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結合深圳產業實際將新興領域立法作爲立法工作的“重頭戲”,先後出臺一批首創性、引領性法規,厚植新質生產力法治沃土,也爲國家層面立法提供了“深圳樣本”。前不久,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中,這被作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成果給予肯定和推介。

新興領域立法數量多創新強填補國內空白

作爲顛覆性前沿技術,合成生物產業正在加速崛起爲新的“黃金賽道”。深圳經濟特區合成生物產業發展若干規定正在制定當中,引發廣泛關注。

“這是深圳新興領域立法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對深圳鞏固擴大合成生物產業發展優勢,搶佔產業制高點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國家生物製造產業創新中心主任劉陳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立法充滿期待。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催生出一系列新業態,但相關法律制度還存在時間差、空白區。

深圳作爲創新之城,新興產業發達,立法需求迫切、空間廣闊。近年來,深圳以綜合改革試點爲牽引,加強在新興領域立法探索,呈現數量多、分量重、創新強的特點。

數據被稱作21世紀的石油和金礦,市人大常委會先後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和《深圳經濟特區數字產業促進條例》,助力深圳實體經濟插上更爲堅實有力的“數字翅膀”。人工智能技術近年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令人矚目,《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促進條例》是全國首部人工智能產業專項立法,對人工智能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設計,爲產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細數近年來深圳的新興領域立法,還有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細胞和基因產業促進條例、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等等。這些被媒體稱爲“頭啖湯”式的立法,強化新質生產力立法供給,爲國家立法“探路”。

爲產業跨越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深圳在新興領域的立法實踐既破解了新興業態“無法可依”的初期困境,更通過“容錯試新”與“風險防控”的平衡機制,爲產業跨越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從巴黎奧運會到大阪的世博會,深圳的無人機打造的視覺盛宴驚豔全球。2024年被稱爲“低空經濟元年”。作爲國內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專項法規,2024年初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爲深圳低空經濟騰飛鋪平“法冶跑道”。當年,深圳實現低空經濟與空天產業集羣增加值213.77億元,實現26.4%的高速增長,以“領航者”姿態飛出了“新高度”。

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在深圳已全面開花。前不久,市人大常委會舉行的相關座談會上,華爲、百度、比亞迪等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條例》,作爲全國首部智能網聯車法規,全鏈條解決了智能網聯汽車無法准入、無法登記、無法合法上路等關鍵問題,對產業發展特別是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發揮巨大推動作用。在立法的保障之下,深圳自動駕駛產業跑出“加速度”。數據顯示,條例實施後連續兩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羣增加值都保持了超過38%的大幅增長,增速位列2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前列。

以立法“回頭看”推動產業“向前行”

新興技術的顛覆性與快速迭代性,使得相關領域的發展與可能導致的風險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這一方面需要立法體現前瞻性佈局和包容審慎原則,從制度上留足創新空間和監管彈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據產業發展及時對法規進行“體檢”,使法規真正“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以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演進。在《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實施一年多後,去年市人大常委會成立工作專班,對該條例進行執法檢查。工作專班深入走訪調研90餘家企業、研究機構及行業協會,廣泛聽取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圍繞影響《條例》實施的癥結關鍵和制約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原因,提出6個方面18條具體意見建議。加大算力優惠、打造標杆場景等建議寫入《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中,成爲推動我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強助力。

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對《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的執法檢查,以及《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的立法後評估作爲重點工作,通過立法“回頭看”,推動這些新興產業立法更好“向前行”。

數說深圳立法

從1992年至今,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共通過法規及有關法規問題的決定578項,其中制定法規274項。目前現行有效法規197項(其中經濟特區法規162項,設區的市法規35項),覆蓋經濟、社會、文化、民生、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基本形成了與國家法律體系相配套、與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要適應的法規架構。

在30多年的特區立法實踐中,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已通過的法規及法規問題的決定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在國家和地方沒有先例的情況下開全國先河。

自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來,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法規及法規性決定110件,其中新制定出臺法規46件,新興領域立法是“重頭戲”。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建立了200多個基層立法聯繫點,總體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級聯繫點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百姓“金點子”由此直達立法機關,成爲高質量立法的“源頭活水”。

(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