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行“力挺”民營經濟:陪伴研祥從500元到500強

文/曹媛 趙軼

“1990年我從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畢業,1991年來到廣東時,全身只有500塊錢,1993年在廣東白手起家創業,研祥名字的寓意就是研究生的發祥地。”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研祥”)董事長陳志列回憶道。

隨後,研祥在系統集成中賺到了第一桶金,1995年將其全部投入到自有品牌研發和生產中。如今,研祥已經發展爲中國企業500強,是中國工業互聯網行業解決方案的頭部供應商,也是民營企業的“先行者”和“領頭軍”。

研祥從“500元”走向“500強”離不開金融業“力挺”。從今年2月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到央行等五部門聯合召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等,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被充分肯定,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在此背景下,今年年初,中國建設銀行發佈《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5年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提出16條具體行動措施,承諾“爭取到2027年末力爭爲各類民營經濟主體提供融資規模不少於8萬億元”。

在深圳這座“民營經濟第一城”,建行深圳市分行積極響應總行號召,在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不斷探索創新。20餘年來,該行陪伴研祥從“500元”走到“500強”,便是金融業“力挺”民營經濟的縮影。

目前,深圳建行的普惠貸款規模體量、服務客戶數均居同業前列。截至今年3月,建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貸款餘額3577億元,普惠客戶數10.4萬戶;近五年該分行累計投放普惠貸款超9000億元,累計服務超14萬戶小微企業,且該行支持的小微企業100%都是民營企業。

深圳建行全週期陪伴,研祥從“500元”到“500強”

以研祥爲代表的民營企業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截至2024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民營企業數量已超過5600萬戶,民營企業數量在企業總量中的佔比提升至92%左右。

20餘年前,位於深圳市“福田天安數碼城”的研祥與建行泰然支行建立起聯繫,自此開啓了一段長達幾十年的銀企合作。

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深圳建行給予研祥全方位金融支持。2005年,深圳建行爲研祥提供了第一筆流動資金貸款,建行還依託專業優勢,爲研祥量身定製個性化融資方案,並開闢綠色通道、加快審批流程,助力企業穩步提升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

“流動資金的穩定注入,使研祥在產品研發、生產製造、產業鏈革新等方面得以穩步推進,無懼技術轉型與產能提升帶來的挑戰,產品創新迭代速度也得以穩步提升。”研祥集團執行總裁王志棟說道。

自此之後,深圳建行與研祥的合作日益加深。此後,深圳建行還以固定資產貸款助力研祥集團杭州研發中心、南寧研發中心的建設。這些項目的建成,不僅推動了研祥自身發展,更成爲了行業專項技術突破的“加速器”,吸引了衆多科技創新優質企業,形成了產業集羣和創新生態圈,助力研祥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

“建設銀行爲研祥的成長髮展和壯大持續提供了及時到位的支持和保障。”陳志列在建行總行舉辦的“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表示。

從結算便利化到支持多元化,深圳建行“力挺”民營經濟

今年2月28日,在央行等五部門聯合召開的“金融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參會民企表達了幾個主要訴求:希望給予企業無本續貸貸款展期等信貸支持,希望獲得與企業生產週期匹配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希望能針對企業特點開發新型金融產品等。

從深圳建行與研祥的合作歷程可見,“結算便利化、支付線上化、協同生態化、授信長期化、支持多元化”,這是王志棟對深圳建行金融服務的評價,也是深圳建行服務民營經濟的特色、亮點所在。

如在結算便利化方面,建行在基礎結算領域的創新爲研祥帶來了諸多便利,從賬戶開立、網銀開通、賬戶管理、收付款服務,到爲企業量身打造資金流動性管理解決方案,有效提高了研祥的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資金成本,加強了資金管控力度,提升了資金管理安全性。

支付線上化方面,建行的銀企直聯繫統優化了研祥的資金支付方式。通過企業ERP系統與銀行系統的無縫對接,能實現賬戶查詢、批量支付、資金歸集等功能的自動化線上處理,顯著提升了研祥的財務操作效率和數據傳輸準確性,也增強了資金管理安全性,助力研祥擴大生產規模、提升運營效率。

協同生態化是深圳建行服務民營企業的又一亮點。該行不僅關注研祥集團的發展,還着眼於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需求痛點。針對研祥與上下游企業的特定銷售結算模式,該行量身定做供應鏈管理產品,賦能產業鏈的發展與延伸。

王志棟認爲,“這種延鏈、強鏈舉措,充分發揮了產業集聚效應,增強了競爭優勢和規模優勢,提升了產業附加值,實現了產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目前建行供應鏈金融已累計服務超過了41萬鏈條企業,其中民營企業佔比超過97%。

此外,針對製造行業高科技企業研發週期長的特點,深圳建行調整授信結構與合作方案,爲企業提供中長期貸款支持。一般情況下,製造行業高科技企業的新產品從研發、樣品、中試到量產,正常需要3-5年的投入週期,短期資金的注入,並不能完全滿足製造企業研發創新的實際需求。

基於民營企業的中長期信貸需求,建行總行在《行動方案》中也承諾:將在保持過去5年平均增速近15%的基礎上,進一步確保民營經濟貸款佔比提升,繼續落實好金融支持民營經濟25條,加大中長期貸款支持投放力度,加大收費減免力度等。

深圳建行也在給予民營企業“多元化支持”。如在研祥集團進入整合發展與技術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建行給予重點高科技企業適當的利率優惠支持,降低企業成本,助力企業發展與技術進步。

“作爲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親歷者,我們深刻體會到金融活水對實體經濟的滋養。深圳建行以‘全週期陪伴、全鏈條賦能’的理念,爲我們提供了從支付結算到資金支持的全方位保障,助力企業在突破技術壁壘、發展良性協同技術生態的道路上,更進一步。”王志棟強調。

“哪裡有建設,哪裡就有建設銀行。”作爲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通過與研祥集團等優秀民營企業的緊密合作,深圳建行積累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深圳經驗”。在中國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有力支持下,民營經濟必將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