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500億規模!西鹹新區發佈民營經濟發展行動計劃

爲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西鹹新區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日前印發,力爭到2026年民營經濟規模突破500億元,市場主體達90萬戶。

明確目標 繪製民營企業發展藍圖

《西鹹新區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結合新區民營經濟發展實際和最新政策文件,重點從經濟規模體量、創新能力等方面,爲區域民營經濟繪製發展藍圖。

《行動計劃》明確,力爭到2026年,民營經濟規模突破500億元、市場主體達90萬戶。其中民營企業15萬戶、民營“五上”企業2000戶;培育民營高新技術企業3200家,入庫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7000家,民營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突破130家。民營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聚焦以上目標,《行動計劃》圍繞梯次培育壯大民營企業、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等7個方面提出了22項重點任務,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厚培沃土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根據《行動計劃》,西鹹新區將在營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平等穩定的法治環境方面發力,持續優化全區營商環境。同時健全完善企業服務體系、強化各類培育載體建設、推動政策法規落地落實、暢通民營企業溝通渠道,全面提升助企服務能力,還將通過支持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引導盤活存量資產、加快設備更新改造、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等方式培厚民營經濟壯大的沃土。

其中明確,每年將新增5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增值服務場景,提升企業羣衆辦事體驗;充分發揮“西鹹政企通”平臺作用, 使“政策找企業”成爲常態;探索民營企業輕微違規“首次不罰”,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到2026年,市級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將達15家以上,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達30家以上。

西鹹新區還將建立健全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探索推廣完全使用者付費特許經營模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積極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加快設備更新改造。

多措並舉 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剛剛過去的2024年,西鹹新區33家企業入選省級上市後備企業,上市後備企業數量由2021年的14家,逐年上升至17家、27家、33家。持續升高的數字背後,是新區精準施策,從上市後備企業的遴選挖掘、孵化培育、融資對接、培訓引導、跟蹤服務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務。

近年來,西鹹新區實施梯度化精準培育,2024年組織申報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較2023年同比分別增長39.5%、38.4%,新增總量、佔比均爲全市第一,截至2024年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是4年前的17.01倍、11.26倍。同力重工獲批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家企業入選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西安煤科透明地質科技有限公司僅成立一年,就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首批啓航企業。

《行動計劃》把梯次培育壯大民營企業作爲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將繼續扶持“個轉企”“小升規”、加強科創企業梯度培育、推動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此外,新區還將通過助力企業拓展市場、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加大人才用工保障等方式破解可能阻礙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多措並舉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例如,明確提出政府採購中,200萬元以下的貨物、服務項目和400萬元以下的工程項目原則上全部預留給中小企業,其他金額採購項目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採購比例不低於30%;再比如,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融資支持力度,促進科技企業貸款每年增長15%。

力爭到2026年,實現民營“五上”企業2000戶、科技型中小企業7000家、高新技術企業3200家、瞪羚企業110家,民營創新型中小企業800家,民營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30家。

支持創新 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西鹹新區深入推進“三項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先使用後付費”試點,上線運行總窗口科技企業培育服務平臺,建設科技大市場,引進科技服務機構,還編制了《西鹹新區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辦法》,引育華中數控、海爾卡奧斯等優質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打造了以三一智能製造產業園爲代表的“燈塔工廠”等,推動民營經濟創新升級。

《行動計劃》指出,新區將繼續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秦創原建設;通過加快製造業數字化改造、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引導企業綠色發展等方式推動民營企業能效提升。

除了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各級各類創新平臺建設、承擔重大科技戰略任務,鼓勵國有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加強對民營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應用,不斷開放應用場景,新區還將支持龍頭骨幹企業開展集成應用創新,圍繞設施互聯、系統互通、數據互享,建設一批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加快培育擁有核心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的裝備製造領軍企業,促進企業由生產製造向“服務+製造”轉型。

力爭到2026年,實施“先使用後付費”試點項目15個、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50個,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佔比達到50%;新增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0家、企業研發中心20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30家;打造30個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項目,完成30家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0%以上;新增省級以上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智能產線5個,培育省級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示範企業25戶、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0家。(西鹹新區融媒體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