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發佈優化營商環境三方案:探索建立國資創投盡職免責制度
面對新一輪城市創新資源的激烈競爭,深圳加快出招。在上週官宣近期將出臺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之後,僅過一週,方案正式出臺。
3月2日下午,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2025年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三個工作方案。深圳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大灣區辦專職副主任許雲飛介紹三個工作方案的主要內容。
《優化市場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圍繞政務服務、創新服務、人才服務、融資服務、空間服務等5個方面提出28條重點任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從完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推進規範文明監管執法、推進嚴格公正高效司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等4個方面提出26條重點任務;《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在吸引外資、對外投資、國際貿易、人才生態、宜居宜遊、城市形象等6個方面提出26條重點任務。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方案中的最大亮點當屬發展耐心資本、大膽資本的創新舉措。深圳將對政府投資基金和國資創投機構的考覈機制進行優化,探索建立盡職免責相關制度,不以單一項目的虧損或未達考覈標準對投資行爲全盤否定,以助力投資機構更加大膽地進行長期投資。
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新增私募股權、創投基金152支,管理規模超1.5萬億元;設立規模達50億元的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截至2024年底撬動新增貸款約2643億元。
在支持中小微企業方面,深圳將在全市園區推行“園區貸”。2024年,深圳面向廣大中小微企業創新試點“園區貸”,推動產業園區運營機構依法依規運用入駐企業的房租、水、電、燃氣繳納等多維度數據,爲企業精準畫像,量身打造增信服務。該項業務從去年8月開展以來,已在10個園區試點、授信餘額超過110億元。
在助力企業“出海”方面,深圳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打造企業海外綜合服務平臺,計劃舉辦助力民營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系列對接活動,爲更多民營企業搭建與國際市場對接橋樑。還將進一步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智能化變革,提升企業跨境貿易服務水平。
去年,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4.5萬億元,時隔9年重奪“外貿第一城”;出口2.81萬億元,實現內地城市32連冠。
據許雲飛介紹,深圳即將推出一站式的綜合服務平臺,集成政策彙集、訴求反饋、項目推介、企業宣傳等功能。企業可以第一時間精準掌握政策、反饋問題並瞭解解決進展。
對於新興行業領域,深圳將量身定製“沙盒監管”。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對入盒企業採取柔性監管措施,讓入盒企業毫無保留地全力測試創新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釋放創新潛能。
針對商業秘密保護,深圳將出臺重點產業領域商業秘密保護標準指引,爲企業提供清晰、明確且具有實操性的指導。同時,還將制定侵害商業秘密類案審理指南,打擊惡意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爲。
作爲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之一,深圳已連續4年獲評全國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2024年,全市新增登記經營主體56.2萬戶,累計存續總量440.4萬戶,居全國城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