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這場無人機燈光秀何以火爆“出圈”

光明日報記者 嚴聖禾 光明日報通訊員 鍾歡歡 趙恩汐

1.2萬架無人機騰空而起,以天爲幕、以光爲筆,繪出“孺子牛”“深圳之心”等意象圖案……爲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週年,8月26日晚8時26分,一場規模盛大的無人機燈光秀表演在廣東深圳市民廣場、深圳人才公園雙主場同時開演。

在人才公園,“未來之窗”科技秀場通過無人機變幻出“Amazing Shenzhen”(神奇的深圳)國際化表達、地標建築“空間年輪”變遷、一個個深圳企業名稱及“深圳之心”熾熱跳動等圖像,展現深圳的蓬勃活力與創新魅力;而在市民廣場,“改革之路”主題表演則借《風起南海》《再越山海》等篇章,致敬特區篳路藍縷、勇立潮頭的奮鬥史。

現場觀衆反響熱烈。從湖南專程趕來的鄺女士感慨:“拍視頻、看直播的體驗,都遠不及現場萬分之一的震撼!”她提前預約、守候多時才成功“搶”到入場機會。深圳本地人林先生語氣中滿是自豪:“這麼大規模的表演,讓人既開心又驕傲!”

視覺震撼背後,是無人機表演科技的加持。它不僅是全球首次實現雙矩陣、萬架級無人機同步飛行,更依託“1+2+N”模式聯動16個燈光秀場,達成“全城舞臺”的宏大效果。

“無人機編隊表演的華麗呈現背後是一套從藝術創意到技術執行的精密工業化流程。這一切始於設計階段,設計師們運用一些常用軟件,將創意轉化爲由無數個點構成的點陣圖——每一架飛上天的無人機本身都是一個發光的像素點,確保實現精準效果。”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技術支持部部長覃海羣告訴記者。

當然,爲了完成更具創意的三維立體動態造型,團隊還需要進行3D建模,並藉助專業的動畫軟件讓模型實現絲滑的變換。隨後,這些獨立的圖案、模型和動畫被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表演劇本”。

“其中最具技術挑戰的是‘航線規劃’,即通過複雜的算法,自動計算出成千上萬架無人機從上一個圖案的位點安全、高效地飛行到下一個圖案位點的最優路徑。算法的核心任務是確保在變幻莫測的隊形中任意兩架無人機不會發生碰撞,同時還要滿足速度、加速度等嚴格的工程參數。”覃海羣說。

覃海羣介紹,這背後有三大核心技術:首先是通信技術,要確保所有無人機都能與地面站保持穩定、不間斷的連接,並同步接收指令;其次是智能算法的進化,必須依靠強大的算法才能實現全局的協同與避障;最後是高精度定位技術的革新,早期依賴GPS時,定位精度僅在2米左右,飛機間不得不保持5米以上的安全間距,這使得大型圖案極爲鬆散。如今,通過採用RTK(實時動態差分)等釐米級定位技術,成功將無人機的間距縮減至1.4至1.5米,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精細與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

“深圳這場表演中,我們把無人機原計劃15分鐘的表演拉長到了30分鐘,爲的是能讓市民朋友們一次性看個夠。”覃海羣透露,在單機電池續航未能取得突破的現實條件下,團隊提出“以數量換時間”的多梯隊接力解決方案。譬如,6000架飛機被分爲數個梯隊,第一梯隊先行起飛表演,隨後第二梯隊接替上場,同時第一梯隊返航降落,再由第三梯隊起飛,如同一場“空中接力賽”。

精彩的表演帶“火”了當地文旅。據初步統計,活動當天深圳全市文旅消費規模突破12億元,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30%,境外遊客人次增長15%,均高於去年國慶萬架無人機表演期間的數據。

“我們創新將‘看秀+消費’聯合策劃、聯動推進,通過跨行業、跨部門協同合作,打出促消費組合拳,解鎖經濟新活力。”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旅遊推廣促進處處長張琦介紹。

圍繞這場無人機燈光秀演出,深圳把吃、住、行、遊、購、娛“串珠成鏈”。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結合“深圳夏日驚喜”品牌,聯動超80家酒店開展促消費活動;福田區整合十大商圈推出“微醺福田”主題促銷,實現“一碼暢享、優惠互通”;南山區發放1000萬元文旅消費補貼,並聯動南山博物館推出“觀展享住宿折扣”活動,有效將觀演人流轉化爲消費人流。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