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五區聯動 “感知革命”何以爆發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雷若馨 深圳報道

莫拉維克悖論(Moravec's Paradox)指出,對於人工智能系統而言,高級推理只需非常少的計算能力,而實現人類習以爲常的感知運動技能卻需要耗費巨大的計算資源。

特斯拉Optimus在工廠執行精密操作、優必選Walker系列走進家庭場景,作爲底層技術支撐的“感官系統”——智能傳感器正悄然成爲產業焦點。

近日,2025深圳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建設交流會舉行。據悉,深圳在推動“20+8”產業集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傳感器中持續發力,市區兩級聯動,配齊“一集羣、一基金、一展會、一論壇、一協會、一聯盟、一團隊”,再搭配上南山、寶安、龍華、光明、坪山五個區的差異化佈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羣,構建了完整生態體系。

深圳傳感器產業迅猛發展,已有500餘家傳感器企業活躍在深圳。被稱爲“數據之母”的智能傳感器,作爲環境交互與感知信息的主要來源,正進入發展的關鍵期,一場由下游應用掀起的智能化“感知革命”正在進行。

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就在去年,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工信部發布名單顯示,深圳市光明區智能傳輸及感知器件產業集羣、深圳市福田區智能終端產業集羣入選2024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

傳感器又被稱爲“數據之母”,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智能製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接受“窗口”。目前,以聲、光、力、磁、氣、溫溼度、生物、射頻等爲代表的智能傳感器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飛機、高鐵、汽車、機器人等移動終端中,充當它們的“電子五官”。

智能傳感器是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今年3月初,深圳市科創局印發《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攻關六維力、電子皮膚、多維觸覺感知技術,研製高精度視、觸、力等多模態傳感器。研製高性能、高集成度的類腦視覺傳感器。研製高能量密度、輕量化電池。

有智能傳感行業人士表示,深圳要發展的不是一般的傳感器,而是智能化的傳感器,就需要傳感器芯片化。對比放入手機的芯片,智能傳感器在製程要求上更爲寬鬆。外加,深圳原先在信息化產業上的優勢,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或有彎道超車長三角的可能性。

例如,智能傳感器在深圳的市場包括MEMS(微機電系統)。比亞迪、華爲、邁瑞醫療等公司,對各類M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存在巨大市場需求量。目前深圳市MEMS下游應用市場規模全國最大,尤其是在汽車電子、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生物醫療、機器人、AR/VR、無人機、衛星及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擁有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廠商。

例如,在MEMS激光雷達上,深圳有速騰聚創、鐳神智能、大疆Livox;在MEMS麥克風上,深圳有瑞聲聲學、意法半導體(深圳)、韶音科技;以及MEMS陀螺儀、MEMS壓力傳感器、射頻MEMS、生物MEMS等多個細分領域。這意味着深圳有望在這個領域裡培育出若干獨角獸。

傳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調理電路組成。其上游包括芯片、電路、電源和不同類型的敏感元器件等,中游爲各種類型的傳感器,下游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電子、通信電子等多個領域。

作爲環境交互與感知信息的主要來源,當前傳感器正進入發展的關鍵期,一場由下游應用掀起的智能化“感知革命”正在進行。

AI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感知系統智能化升級。東興證券報告顯示,以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爲例,一臺人形機器人需約44個傳感器,成本佔比達30%。

“傳感器即服務”的新盈利模式有望形成,通過形成“感知-認知-行動”閉環,加速多模態融合與場景理解。根據預計,2024年全球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將突破520億美元,中國市場將達1551億元。

五區聯動加速佈局

自2022年起,深圳通過“六個一”體系加速佈局智能傳感器產業,形成市區兩級聯動。南山、光明、坪山、寶安、龍華五區差異化發展,構建了覆蓋設計、製造、應用的全鏈條生態。

光明區聚焦中試熟化與產業集聚,已形成百億級傳感器產業集羣;南山區依託高校和科研院所,匯聚瑞聲聲學、意法半導體等龍頭,技術積累深厚;坪山區以比亞迪爲鏈主,深耕汽車領域,安培龍坪山智能傳感產業園年產能可達1500萬隻壓力傳感器、1.05億件溫度傳感器;寶安區將傳感器和機器人、人工智能融合,共同統籌規劃;龍華區利用3C電子製造基礎,打造研發和應用示範區。

其中,光明區智能傳感器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匯聚了漢威科技、柯力傳感、諾安智能、紐迪瑞、美思先端等企業,產值規模已超百億元,預計2025年達210億元。光明區已落戶總規模50億元的市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規劃建設大灣區首個智能傳感工業上樓示範園區,佈局建設兼具研發中試和量產能力的MEMS中試線。

業內人士認爲,深圳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應用市場,在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工業自動化等領域,一直具有非常廣泛的市場空間。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讓衆多智能傳感器企業,與應用場景形成良好互動。

3月31日至4月2日,“深圳國際傳感器與應用技術展覽會”將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舉辦。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大灣區分聯盟秘書長朱佳騏表示,今年的展會將圍繞着AI、智慧裝備、汽車等各個下游領域開展專業論壇,涵蓋新品發佈、技術研討、投融資路演、場景應用、供需對接、企業出海等各個方面。

深圳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強調,未來將進一步支持下游應用企業與上游傳感器企業進行聯合開發、攻關,通過“應用企業出題,傳感器企業解題”的方式,形成良好互動和鏈接,推動深圳智能傳感器產業邁向更高水平。

AI與機器人市場爆發之際,深圳五區繼續聯動,積極投身支撐下游應用的“感知革命”。深圳作爲全國傳感器產業鏈最完整的城市,在企業總體數量、上市公司數量、小巨人數量、發明專利數量、集羣增加值、投融資事件等關鍵指標方面均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2023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3800億元,其中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約1310億元,大多分佈於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而珠三角以深圳爲中心。從數量及規模看,深圳佔珠三角比例超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