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政務誠信建設
□本報記者 杜懷宇
綏芬河市將國家自貿試驗區戰略佈局與地方發展需求深度融合,將政務誠信建設納入優化營商環境核心框架,面對跨境貿易便利化、增強市場主體信心的雙重挑戰,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優化執法監管等創新手段,實現信用治理從“被動管理”向“主動賦能”升級。
積極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現代技術手段破解政務誠信建設難題。在“信用中國(黑龍江綏芬河)”嵌入“碼上監督”政務誠信數字平臺,針對不同的監督事項、投訴事項、服務事項等生成不同的二維碼,市場主體藉助電腦、手機、平板三端設備,可隨時掃碼完成投票、評價、諮詢、投訴等全流程操作,監督服務效能和透明度顯著提升。
綜合運用國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強化政府對商戶誠信狀況量化管理,打造“綏處有信”跨境信用示範商圈,採用差異化分類賦分方法,建立商戶“信用檔案”,依據不同得分劃分3A、2A、A、B、C、D六個等級,市場主體達到A級以上可成爲商圈信用商戶。設立“跨境示範商圈政務誠信專窗”,持續強化政務誠信宣傳,爲商圈用戶提供綠色通道,集中受理政府部門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等領域承諾事項的違約失信行爲,助力打造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
探索口岸商品溯源與信用體系同步推進的有效方式,建立全鏈條監管服務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依據企業規模、徵信等標準協同審定資質賦碼,將商品“溯源碼”、商家“誠信碼”優化集成“綏信碼”,賦予企業“一物一碼”信用身份證,從單一部門監管體系轉變爲多元共建的社會性體系,解決商品流通全過程缺少政府監管渠道,企業賦碼信息缺少公信力,無法形成閉環溯源機制的問題,實現產品全流程可追溯、信用信息實時查詢、消費者評價即時反饋。
下一步,綏芬河市將實施政務誠信領航戰略,拓展政務誠信應用領域,推動信用數據向跨境貿易、物流通關、產業合作等領域延伸,培育信用經濟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