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打造全面育人新格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南京2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仟煜 記者 李超)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江蘇省教育廳今天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江蘇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有關情況、經驗做法和未來工作構想。
江蘇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黨組成員潘漫,江蘇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教育處(宣傳處)處長鄒燕,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陳尚軍、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季衛兵,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王剛出席此次發佈會。
潘漫介紹,江蘇省將加大課程資源供給和教學改革創新力度,積極運用小組研學、情景展示、課堂辯論等方式組織課堂實踐,利用慕課、微課等教學手段,重構授課模式,形成一批可借鑑、可推廣的標誌性成果。
他還提到,省教育廳高度重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數量配備達標。積極聘請黨政領導幹部和知名專家、模範人物、大國工匠等各行業先進典型常態化進校園講思政課。推動各地各高校建立“大思政課”特聘教授、兼職教師制度,邀請符合條件的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場所的專家學者、優秀講解員擔任思政課兼職教師,通過宣講、展覽、座談等多種形式開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
此外,江蘇省教育廳將制定實施《關於深入推進全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課程思政學校層面、專業層面和課程層面三級體系,從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課堂建設、教師教學能力、評價激勵等方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走深走實。各校積極探索,挖掘各門課程的課程思政資源,形成各具特色、豐富多元的課程思政矩陣。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作爲國家文物局支持建設的“博物館之城”之一,文博資源豐富,現有登記備案博物館82家,國家等級博物館19家。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陳尚軍表示,通過館校聯動建強“大課堂”,南京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將爲南京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提供更多生動的素材。
一方面,市教育局與市文旅局聯合下發《南京市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施意見》,評選博物館教育優秀課例23個;評選優秀研學實踐教育課程400個,其中博物館課程佔40%。
另一方面,學校積極打造校外“行走的課堂”,推廣“15分鐘教育圈”,研發“500娃娃學非遺”“我是信仰傳承人”等館校合作品牌課程。此外,南京的博物館也在積極開發“博物館裡的思政課”,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面向學生開設“行前一課”等“六個一課”,截至2024年,全市8000多名中學生參加學習。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