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長文:解讀時空的本質,超越光速就能回到過去?(超5000字)
時間和空間,時刻在我們身邊,如影隨形。但是,時間和空間給我們的感覺又是如此虛幻,看不見摸不着,但它們卻是萬物存在的根本,萬物存在於這個世界裡,其實就是存在時間和空間當中,沒有時間和空間的世界是無法想象的!
不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尤其是時間的本質,直到今天人類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尤其是在愛因斯坦提出了全新的時空觀之後,時間和空間似乎變得更加詭異。
愛因斯坦之前,人們一直認爲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兩者是獨立存在的,時間就是時間,與空間沒有任何關係。同時,一分鐘就是一分鐘,任何人經歷的一分鐘都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全新時空觀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認知。他認爲,我們所在的時空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說白了,任何人感受到的時間和空間都是不一樣的。同時,時間和空間並不能獨立存在,兩者是有機的整體,必須同時存在,這也就是所謂“四維時空”的概念。
任何把時間和空間分開討論的行爲其實都是沒有意義的。
按照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時間膨脹效應”或者“鐘慢效應”。理論上講,當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將會靜止。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如果物體的速度超過光速,時間就會倒流了呢?
單純從時間膨脹公式來看,如果物體速度達到光速,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一個虛數,這對於我們來講是沒有意義的,當然也不意味着時間就是倒流。
實際上,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禁止超光速,宇宙的極限速度就是光速。具體來講就是,對於任何具有靜質量的物體來講,只有儘可能接近光速,不可能達到甚至超過光速。
很多人想不通,速度怎麼會影響時間呢?速度和時間本應該是兩個不相干的物理量,兩者怎麼有如此聯繫呢?
下面來具體講講速度與時間之間的關係。
首先來看速度的計算公式,距離除以時間,而距離也是空間。於是速度就等於空間除以時間。看起來速度確實與時間和空間都有關係,但這種關係就是簡單的數學計算關係,並不代表速度會影響時間流逝的快慢。
彆着急,接下來我們慢慢分析,一切深入到速度,時間和空間的本質。
首先,速度都是相對的,任何速度都應該是這樣的,都必須有一個參照系纔有意義,這一點很好理解,非常符合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速度,通常都是默認以地面爲參照系,當然也沒有必要刻意指出來,那會顯得有點多餘。比如說,高速公路上都會有限速標誌,通常都是限速120公里,而這個速度就是相對地面的速度。
由於速度是以參照系爲基礎的,所以速度是相對的,也是隨時可以變化的,根據不同的參照系而發生變化。這點同樣也很好理解。
還拿行駛的小汽車來舉例說明。你和朋友駕駛一輛小汽車以100公里的速度行駛,我靜止在點上。在我眼裡,你的速度很快。但是你朋友眼裡,你完全沒有速度,你的速度爲零,你一直處於靜止狀態。
其實這就是相對速度簡單的疊加,不同的參照系下計算出來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再次說明了速度必須有參照系纔有意義。
但是光速就是顯得很特別的,它完全就是一個例外,這也是光速“霸道”的地方,無論如何選擇參照系,也無論在任何運動狀態下測量光速,最終測量到的速度都保持不變。
實際上這就是光速不變原理。該原理表明光速是絕對的,在任何參照系下都保持不變。
光速的這種特殊性完全顛覆了我們對速度的傳統認知。舉個例子就明白“光速不變”到底有多不可思議了。
某天晚上,你駕駛一輛小汽車在大街上行駛,我靜止在路邊。對於你來講,車燈發出的光的速度是多少呢?
很明顯,就是光速,這很好理解,也是簡單的速度疊加的計算,相當於小汽車不停地發射出“光子彈”,相對於汽車的速度當然是光速。不管小汽車的速度多快,你看到的光的速度都會保持光速不變。
但是,對於我來講呢?在我眼裡,車燈發出的光的速度是多少呢?
如果按照相對速度的計算方式,在我眼裡,車燈發出的光的速度應該是汽車的速度V,加上光的速度C,也就是V+C纔對,畢竟在我看來,汽車好像給了光一個額外的“推動力”。這就好比你在火車上順着火車行駛的方向奔跑,那麼對於靜止在地面上的我來講,你的速度就等於火車的速度加上你奔跑的速度,這很好理解,也很符合常識。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事實上在我眼裡,車燈發出的光的速度並不是V+C,而仍舊是光速。而且不管汽車的速度有多快,哪怕以0.99倍光速行駛,車燈發出的光的速度仍舊是光速。
這就奇怪了,你以0.99倍光速飛速行駛,而我靜止在地面上,我們倆看到的同一束光的速度竟然是相同的,按理說不應該這樣。但這種看起奇怪的現象的確出現了,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爲了保持光速在你和我眼裡的絕對一致性,你和我經歷的某些東西一定會發生相應改變,只有這樣,才能時刻迎合光速的這種絕對性。
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就是剛開始所說的時間和空間。速度並不是空間除以時間這樣的簡單數學計算,同時速度還會直接影響時間和空間,通俗來講就是讓時間變慢或者變快,空間縮短或者拉長,時間和空間能完美協調一致,最終的目的就是保證光速的絕對性。
通俗來講就是,要想保證光速絕對不變,那麼時間和空間就不能是絕對的,兩者必須做出相應調整,來迎合“霸道”的光速。
也就是說,0.99倍光速行駛的你,靜止的我,我們兩人看到的同一束光的速度之所以是一樣的,就是因爲你和我經歷了完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說白了,你經歷的時間和我經歷的時間是完全不一樣的。由於時間和空間是有機的整體,當然空間也是不一樣的。
只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歷的速度與光速相比實在太小了,速度對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感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改變。
假設你能感受到任何微小的改變,你就會看到大街上行駛的小汽車“縮短”了,汽車內的時間流逝速度也變慢了。當然,現實中的我們是不可能感受到如此微小的變化的。
時間和空間的這種密切的關係,實際上也再次表明了時間和空間的有機整體,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一起組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四維時空”結構。
同時,也表明了四維時空是很具有彈性的,四維時空能不斷地變化,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保證光速的絕對不變性!
這就是光速不變原理,也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前提之一。不要小看光速不變原理,當時有多少物理學界大佬倒在了“光速不變原理”上面。事實上,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前,洛倫茲,龐加萊等物理學界大佬已經無限接近相對論了,洛倫茲甚至意識到了“高速飛行的物體長度會變短”,也就是尺縮效應。
但是洛倫茲和龐加萊等人始終不願放棄絕對時空觀,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相信光速不變原理下的相對時空觀,於是與狹義相對論失之交臂,始終沒有捅破通向狹義相對論的那層“窗戶紙”。
光速不變原理,確實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認知。這個原理意味着,無論如何都你不可能追上一束光,不但追不上,你與光的相對速度一致會保持光速。即便你以0.99倍光速的速度追趕一束光, 在你眼裡,這束光的速度仍舊是光速,而不是0.01倍光速。
速度會影響時間流逝的速度,絕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早就應用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平時都會開車上下班,開車的時候離不開導航系統。可能你並不知道,導航系統的工作原理就離不開時間膨脹效應。
導航時,我們需要依靠天上的衛星,而由於天上的衛星速度較快,所以時間就會較慢。當然速度並非影響時間的唯一因素,引力也會影響時間。根據狹義相對論,衛星時間比地面慢7微秒,而根據廣義相對論,衛星時間比地面快45微秒。綜合起來衛星時間比地面快38微秒。所以必須對衛星時間進行校正,否則導航系統就會徹底失效。
雖然一微秒只有百萬分之一秒,38微秒看起來只是短暫一瞬間,似乎可以忽略不計。但由於導航系統對精準度要求很高,而38微秒看起來也確實很短,但長時間累積之後,誤差就會非常大了。
速度影響時間的流逝,速度越來越快,時間就越來越慢。也就是說,速度就是時間的暫停鍵。理論上講,當速度來到光速,時間就停止了。
說“時間停止”其實是不嚴謹的,嚴格來講,如果一個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就不存在時間概念了,實際上這個物體就會化作“一束光”,不可能完好存在。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對於光本身來講,其實是沒有時間概念的。這也說明了一點,光可以瞬間跨越任何遙遠的距離,哪怕是宇宙的邊緣,光也可以瞬間到達。
你可能會提出質疑:我們不是經常說“太陽光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分鐘時間嗎?”這不矛盾了嗎?
兩者其實並不矛盾。所謂的“8分鐘”只是在人類眼裡,太陽光飛到地球花費了8分鐘時間,以地球爲參照系。但對於太陽光本身來講,沒有花費任何時間,因爲光本身就沒有時間概念,如果光有意識,它完全不知道時間到底是什麼。
就好比你試圖向一個先天性失明的人解釋“紅色一種什麼顏色”一樣,他肯定會一臉懵逼,甚至會問你:顏色是什麼東西?
因爲對於一個先天性失明的人來講,根本就沒有任何顏色的概念。
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時間膨脹效應”,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這裡的“時間變慢”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相對別的參照系來講,時間變慢了,而不是自己的時間變慢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證明的“雙生子佯謬”。
一對雙胞胎,弟弟留在地球上,哥哥乘坐飛船以亞光速離開地球。幾年之後,哥哥重返地球,會發現弟弟已經成爲老人了,而自己仍舊年輕。當然,哥哥乘坐的飛船必須非常接近光速才行,纔能有明顯的時間膨脹效應。
出現這種結果,很容易解釋。因爲哥哥以亞光速離開地球,他的時間相對地球來講就會變慢,所以,當哥哥重返地球后,會發現地球時間變快了,好像穿越到了地球的未來。
但是,對於哥哥本身來講,他自己無法感受到時間變慢。也就是說,如果飛船完全封閉,哥哥無法看到飛船外面的世界,那麼不管飛船的速度有多快,哥哥在飛船裡對時間的感受,與在地球上對時間的感受是一樣的。
因爲哥哥感受到的只有他自己的時間,也就是本徵時間。本徵時間就像是裝在自己口袋裡的鐘表一樣,每個人的本徵時間都不會改變,而且我們只需要爲本徵時間負責,他人的時間與自己無關。
不過這裡也會有一個問題。在弟弟眼裡,哥哥以亞光速離開地球。由於速度是相對的,那麼在哥哥眼裡,弟弟同樣也在以亞光速離開飛船。這意味着,在哥哥眼裡,弟弟的時間也變慢了。
結果就是,弟弟看到哥哥的時間變慢了,而哥哥覺得弟弟的時間變慢了!到底誰的時間變慢了呢?弟弟和哥哥到底誰對誰錯?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矛盾。
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弟弟和哥哥都沒有錯!爲什麼?
因爲無論是弟弟還是哥哥,他們都是在各自的參照系下觀察到的結果,兩人處在不同的參照系,而不同參照系下的對比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剛纔也說了,每個人只需要爲本徵時間負責,也就是爲自己的時間負責。弟弟和哥哥正是在爲各自的本徵時間負責。弟弟完全不需要考慮哥哥對時間的感受,說白了,哥哥對時間的感受對於弟弟來講是沒有意義的。反之也是一樣。
再舉個例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只需要爲地球時間負責,生活在數萬光年外的外星人或許有完全不同的時間感受,但那有什麼關係呢?即便是外星人的一天,真的相當於地球時間的一年,也代表不了什麼。
因爲不同參照系的時間對比本來就沒有意義,只有兩個時間重回同一參照系,再進行時間對比才有意義。
也就是說,只有哥哥和弟弟重新回到同一個參照系,再對比他們的時間,纔有意義。如果哥哥永遠不返回地球,兩人一直處在不同的參照系下,他們之間的時間對比就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讓哥哥和弟弟重回同一參照系呢?很簡單,哥哥返回地球就行了。
當哥哥返回地球之後,我們會發現,時間變慢的是哥哥,而不是弟弟。爲什麼會這樣?
當然,我們可以用狹義相對論來分析計算,只不過分析過程非常麻煩,因爲狹義相對論是以慣性系爲基礎的,而哥哥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勢必會經歷減速和加速過程,這時候就不是慣性系了,意味着狹義相對論不再適用了,需要用到廣義相對論。
實際上,如果非用狹義相對論,也不是不可以。正如上面所說,會很麻煩。我們可以把哥哥減速加速的過程分解成無數個短暫的瞬間,每個瞬間就相當於一個慣性系。實際上就是利用了微積分的概念,所以會相當複雜。
而用廣義相對論就很好解釋了。哥哥在減速加速的過程,勢必會產生加速度,產生強大的慣性質量,而根據等效原理,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等效。這就相當於哥哥經歷了強大了引力場,而引力會使時間變慢!
所以,哥哥返回地球之後,會發現自己的時間變慢了,而地球時間變快了。
以上就是速度,時間和空間之間的關係。看似複雜,其實總結起來也很簡單,一切都是因爲那個霸道的“光速”,光速的“霸道”行爲意味着,時間和空間必須爲之付出“代價”,兩者必須共同協作不斷迎合光速的絕對性。
也就是說,光速和四維時空是息息相關的,也可以認爲光速就是四維時空的固有屬性,只要在四維時空裡,光速就是不可超越的。
言外之意,如果你想通過“超越光速”的方式回到過去,也不是不可以,但不是在四維時空裡超越光速,而是在其他維度,比如說五維度或者更高維的時空裡超越光速。
甚至在更高的維度裡,最低的速度就是光速,所有的物體必須以超光速飛行。但這樣的高維度時空真的存在嗎?這又是一個大問題。
高維度時空目前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科幻層面,很難從科學的層面去詳細描述。
總結
在我們的四維時空裡,光速是不可超越的。如果你想超越光速,那就請“滾出”四維時空。至於最終會去往哪裡,那就不是我們關心的事情了,因爲那時的你已經完全處於另一個世界了!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你已經到達一個“神仙”世界,與我們的“凡人”世界毫不相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