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年輕化 1/3患者遠端轉移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楊明昕表示,攝護腺癌是臺灣男性第三大癌症,多達1/3患者發現時已經遠端轉移,尤其以骨轉移最常見。(王家瑜攝)

攝護腺癌是臺灣男性排名第三的癌症,但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往往因爲攝護腺肥大而意外發現。醫師指出,臨牀上多達1/3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經遠端轉移,尤其以骨轉移最常見,常伴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椎壓迫、惡性高血鈣症等併發症,對身心帶來嚴峻考驗。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攝護腺癌新發生人數共9062人,在男性癌症排名第三,發生年齡中位數爲72歲。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楊明昕指出,攝護腺癌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加上沒有症狀,常常因爲攝護腺肥大問題就診,例如頻尿、急尿、夜尿、尿不乾淨,才意外發現罹癌。

臨牀上多達32%攝護腺癌患者診斷時已是第四期,也就是轉移性攝護腺癌。楊明昕指出,轉移性攝護腺癌治療以荷爾蒙治療爲主,又稱「雄激素剝奪療法」或「去勢療法」,藉由減少或阻斷男性荷爾蒙的生成,以抑制癌細胞生長,進而減緩攝護腺癌惡化。另外,由於攝護腺癌患者多爲高齡族羣,常伴隨骨質疏鬆問題,治療上需整合雙磷酸鹽類、單株抗體藥物等。

攝護腺癌是男性中存活率相對高的癌症,楊明昕提醒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進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平時應補充維生素D和鈣、規律運動、戒菸戒酒、減重、定期測量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