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恩怨未了局:那個舉報釋永信的釋延魯去哪兒了?

釋延魯在哪?這個問題最近比少林寺的香火還旺。有人說他在山裡隱居,有人說他早換了身份。但我查到的是,他的名字還掛在延魯武校的營業執照上,只是換成了俗家名——林清華。

1970年,林清華出生在山東郯城的農家院。十四歲那年,一部《少林寺》讓他揣着兩個窩頭就上了嵩山。師傅說他"塵心未淨",把他打發到浚縣小廟砍柴,不到一年他就跑回了家。可沒過三天,這小子又揹着包袱回來了,跪在少林寺山門前,硬是淋了整夜暴雨。

後來他常說,那夜的雨比鐵頭功的石板還硬。就憑這份執拗,他成了釋永信門下的釋延魯,練得一身鐵布衫功夫,連真槍頂喉的絕技都敢在世界武術大會上表演。2001年,他已經是少林寺武僧總教頭,手底下管着三百多個徒弟。

2015年被逐出少林時,他的身份證和戶口都被註銷了。僧袍被當衆脫下,扔在地上還被踩了兩腳。有知情人說,他爲了補辦身份,光往返公安部門就跑了七十八趟,整整三年纔拿到新身份證。那天他在派出所門口,把嶄新的身份證揣進懷裡,像捧着當年的入門度牒。

延魯武校離少林寺二十公里,1997年剛創辦時還只是個小武僧培訓隊。2018年搬遷新址,現在佔地1800多畝,光教室就有120間,藏書十五萬冊。去年在校生28000人,比少林寺鼎盛時期的僧人多十倍還不止 。

學校的檔案室裡藏着份特別的課程表:每天清晨五點半練拳,七點半讀《論語》,下午除了文化課,還要學會計基礎。釋延魯常說:"拳頭硬不如賬本清。"這話在2015年之前,他在少林寺可不敢說。

今年7月28號,釋永信被查的第二天,有個叫"釋延魯"的賬號發了條視頻。畫面裡是他練拳的背影,一招一式還是當年教普京女兒的架勢——那是2007年的事,他手把手教的少林五步拳,現在學校還保留着當時的教學錄像。但這條視頻很快就刪了,像從沒存在過。

學校新校門去年落成時,他以"教育集團理事長"身份露過面。剪綵時穿的唐裝,胸前彆着校徽,跟當年穿僧袍的樣子判若兩人。臺下學生喊"林校長好",他應得乾脆,只是轉身時,右手不自覺地做了個僧人合十的手勢,又趕緊放下。

有記者去學校蹲點,負責人說他"很久不來了,就掛個名"。但教務處的牆上,還掛着他題的字:"崇文尚武"。筆法跟十年前爲少林寺題的匾額如出一轍,只是少了"釋"字前綴。保潔阿姨說,每月十五號總會有人來仔細擦拭這塊木匾,比擦財神像還上心。

他辦公室倒還保留着。上個月有徒弟拍了視頻,木地板配水晶燈,櫃子裡擺着古玩玉器。最顯眼的是個紫檀木盒子,裡面放着當年武僧總教頭的任命書,玻璃罩擦得鋥亮。盒子底下壓着張泛黃的紙條,上面是2015年的日期,寫着"賬未清"三個字。

當年跟釋永信反目,確實因錢而起。2010到2012年,他負責的武僧團表演收入,兩次打入師父個人賬戶,每次一百萬。第三次要轉兩百萬時,會計攔住他說"不合規"。第二天,他的招生辦公室就被換了鎖。那些天他總在塔林徘徊,對着歷代高僧的墓碑發呆。

武校裡流傳個說法:他每年會來一次,都在除夕夜。帶着三個老徒弟圍着操場走圈,不說話,走完剛好一千零八十步。有人說這是他當年在少林寺的僧齡,也有人說,這是他舉報材料的頁數。走完後,他會去食堂吃碗素面,放兩瓣蒜——這在少林寺是破戒的。

俄羅斯媒體曾想採訪他,聊聊當年教普京女兒的往事,被他通過律師拒絕了。只傳回話:"武術無國界,但恩怨有底線。"這話聽着,倒比釋永信常說的"禪心無住"實在。學校裡的俄羅斯學員不少,他從不去視察,只讓翻譯反覆強調"武德課不及格不準學拳"。

他的徒弟們倒不避諱。有個教練在直播裡說:"師父常講,真功夫不是打出來的,是熬出來的。"說這話時,鏡頭掃過牆上的錦旗,最高處那面繡着"十年磨一劍"。錦旗邊角有些磨損,看着有些年頭了。

我翻到他2015年接受採訪的照片,那時還穿着僧袍,眼神像出鞘的刀。現在偶爾出現在別人視頻裡,頭髮白了些,笑起來眼角有皺紋,但腰桿挺得比旗杆直。去年有家長撞見他在操場教孩子扎馬步,糾正姿勢時說:"膝蓋別超過腳尖,就像做人別越界。"

學校的財務室有本特殊的臺賬,記錄着每年的助學支出。去年光是給貧困生減免的學費就有三百多萬,比少林寺當年的香火錢還透明。有會計說,林校長交代過,每筆支出都要能"經得起佛前起誓"。

有網友算過,他的武校去年收入3.78億,夠買下三個中小型寺廟。但他從沒回過少林寺,哪怕去年新住持邀請他參加武術節,也只讓徒弟帶了句話:"江湖路遠,各自安好。"這話傳到登封城裡,有人說像武俠小說裡的臺詞。

這十年,他活得像本加密賬本。武校的營收是明賬,每年3.78億;舉報付出的代價是暗賬,被罵"叛徒"、"破戒者";現在釋永信被查,算是給這賬本添了筆清賬的利息。有次酒桌上,他對着老徒弟們舉杯,說自己"賺的是心安錢"。

袁和平擔任學校藝術指導那年,想拍部關於少林的電影,請他當顧問。他只提了個要求:別把和尚拍得像商人。後來電影裡有句臺詞:"出易友不打誑語,但可以算清賬。"聽說是他改的。

有人說他賺翻了,從和尚變成教育大亨。但我覺得,他只是把少林的商業模式複製了一遍,只不過把"香火錢"換成了學費。唯一不同的是,他的賬本敢曬在陽光下。去年審計部門來檢查,全校師生都看到了公示的財務報表。

前兩天學校放暑假,有家長拍到他在門口送學生。有個孩子問:"校長,您真的打過少林寺方丈嗎?"他蹲下來笑了:"我只教過你這樣的孩子,怎麼堂堂正正做人。"陽光照在他鬢角的白髮上,倒比當年的僧帽更亮。

學校圖書館有個專區,擺着他整理的《中國嵩山少林寺武功秘笈》。這套書當年在少林寺沒能出版,現在成了武校的教材。扉頁上有行小字:"功夫在拳外,公道在人心。"

至於他到底在哪,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被罵"誹謗"的人,現在能用合法身份辦學,而那個當年高高在上的方丈,卻要在鐵窗裡回憶經文中的因果報應。上個月有信徒去少林寺上香,發現新換的功德箱上刻着"明碼標價,隨緣樂助"。

江湖就是這樣,有時候不用拳頭說話。你看延魯武校的新生手冊裡寫着:"習武先習德,算賬要算清。"這道理,釋永信花了十年才懂,釋延魯用十年做到了。今年的新生入學儀式上,兩千多個孩子齊聲朗讀這句話,聲音比嵩山的鐘聲還響。

對此,您有什麼感想?敬請點贊、收藏、轉發,並與我交流呵!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