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小銀行“二永債”發行提速 業內:業務擴張需求促使其積極補充資本
日前,四川銀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2025年二級資本債券,發行規模爲66億元,募集資金全部用於補充二級資本,提升資本充足水平,增強風險抵禦能力,支持業務持續穩健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爲商業銀行常見的“補血”手段,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仍是“二永債”的發行主力軍,中小銀行“二永債”發行節奏加快。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合計發行52只“二永債”,規模8125.6億元,其中,二級資本債3894.6億元,永續債4231億元。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合計發行10只“二永債”,規模4100億元;包括城商行、農商行在內的中小銀行共發行33只“二永債”,規模爲1545.6億元,同比增長50%。
中小銀行“二永債”發行節奏加快
商業銀行“補血”方式主要包括髮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以下簡稱“二永債”)、增資擴股、定向增發等。
發行主體中,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仍是“二永債”的發行主力軍。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合計發行10只“二永債”,規模4100億元;包括中信、民生、浦發、興業、平安、招商等在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合計發行8只“二永債”,規模2470億元。
“從發行總量上看,國有大行作爲‘二永債’的主要發行方,多重因素並行下對‘二永債’發行需求邊際收斂。”國泰海通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一方面大行資本充足率已然處於較高水平,對應銀行“二永債”對資本補充的貢獻佔比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化債政策助推風險資產置換、寬信用進程趨緩、財政注資補充銀行資本金、受益於資本新規優化資本計量等多重因素同樣從分子分母端雙管齊下,緩釋大行資本補充壓力。
另外,記者注意到,中小銀行“二永債”發行節奏加快。上半年,包括城商行、農商行在內的中小銀行共發行33只“二永債”,規模爲1545.6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1月,桂林銀行發行1只規模30億元的永續債;3月、4月、5月和6月分別發行4只、9只、6只和13只“二永債”,規模呈現上升趨勢。
城商行來看,江蘇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發行規模居前。
江蘇銀行共發行2只永續債,規模合計300億元;北京銀行發行1只永續債,規模200億元;南京銀行發行1只二級資本債,規模110億元;杭州銀行發行1只永續債,規模100億元。
農商行方面,上半年有4家農商行合計發行“二永債”64.6億元,分別爲青農商行、天津農商行、秦農農商行和鎮海農商行。
部分中小銀行業務擴張需求強烈,促使銀行補充資本
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2025年一季度銀行業監管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資本充足率爲15.2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0.70%。具體來看,大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是17.79%,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是12.44%、12.96%。可以看見,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低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那麼,有哪些原因驅動中小銀行加快提升資本充足率?
“部分中小銀行業務擴張需求強烈,積極拓展信貸業務增加了風險資產規模,資本充足率會因分母增加而下降,促使銀行補充資本。”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另外,監管政策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設定了明確標準,要求銀行具備充足資本以抵禦潛在風險,如《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等監管規則,促使中小銀行必須不斷提升資本充足率。
“當然,也有近年來中小銀行盈利能力的問題。”王蓬博指出,中小銀行淨息差收窄,存款競爭激烈致負債成本上升,資產端收益率下滑,加之不良貸款率上升,資產質量承壓,在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受限的情況下,加快外源性資本補充成爲必然選擇。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小銀行加快補充資本,一方面是由於政策鼓勵與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目前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等相關指標確實有待提升。“二永債”發行是中小銀行“補血”的一種重要方式,而公開上市則是另一種,但相較而言,中小銀行通過公開上市來“補血”具有較大難度。對於還在排隊的中小銀行,需要在洞悉當前合規形勢的同時積極聚焦主責主業,不斷鞏固與夯實自身經營水平與業務質量,爲擇機推進IPO(首次公開募股)工作打下堅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