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淨利潤大增500倍!萬辰集團業績狂飆丨食飲財報觀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劉婧汐、實習生陳晗章

截至8月29日,今年上半年A股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最快的上市公司出現了。

8月28日,量販零食巨頭萬辰集團(300972)公佈了一份“漲上天”的半年報。財報顯示,該公司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72億元,同比增長50,358.8%,總營收達225.83億元,同比增長106.89%。公司解釋,上半年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量販零食連鎖業務的高速擴張。

要知道,三年前萬辰集團還在做菌菇生意。萬辰集團於2011年在漳州創立,原本主要從事食用菌業務。2022年8月,在上市的第二年,其創立了量販零食品牌“陸小饞”,首次進入量販零食賽道。

此後,公司通過合資和收購接連拿下來優品、好想來、吖滴吖滴、老婆大人等區域零食品牌,迅速擴大量販零食版圖,並在2023年將這四大品牌統一合併爲“好想來品牌零食”。

重押量販零食業務爲公司帶來了連續三年的業績狂飆。2023年,其營收同比飆升1592%,從2022年的不到6億元增至2023年93億元;2024年,營收再次大增247.86%至323億元。到了今年上半年,萬辰集團量販零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23.45億元,同比增長109.33%,佔公司總營收約99%,成爲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同期,公司毛利率呈現出先降後升趨勢。受供應鏈前期投入大、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2022年至2023年,萬辰集團量販零食業務毛利率從14.40%下滑至9.52%,同比下降 4.88 個百分點;但到了2024年,隨着其門店規模突破1.5萬家,毛利率已回升至 10.86%。2025年上半年,該指標進一步回升至11.49%,同比提升0.62個百分點。

背後是,萬辰通過持續集中整合供應鏈、發展自有品牌、引入更多高利潤產品品類的方式提高利潤空間。

量販零食連鎖業態基於零售業的規模經濟效應,採購量大、但毛利率低是行業共性問題,能否有效控制採購成本將直接影響公司的公司的盈利能力。

爲了“摳出”利潤,萬辰集團近兩年依託大規模門店數量,通過集中採購增強議價權;同時,佈局多元品類,從休閒零食延伸至日化、短保烘焙等利潤空間更大的領域;其發展的自有品牌“好想來超值”“好想來甄選”毛利率較外採商品高5-8個百分點,也帶動了利潤結構優化。

在8月11日發佈的公告中,萬辰集團表示,量販零食行業未來將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門店數量增速將放緩,供應鏈效率與自有品牌佔比將成爲競爭關鍵。

這已經成爲了行業共識,另一個量販零食巨頭鳴鳴很忙也在做相似的事情。2025年初,鳴鳴很忙宣佈推出自有品牌紅標和金標,並將擴張品類,重點開發高毛利的日化產品(牙膏、紙巾等)和高檔健康零食(低糖堅果),希望進一步增大利潤空間。

但目前鳴鳴很忙毛利率與萬辰集團仍有差距。據鳴鳴很忙集團在今年5月提交的招股書數據,截至2024年末,公司毛利率爲7.62%,此前長期維持在7%左右水平。

也要注意到,接連的收購導致萬辰集團負債率高居不下。截至上半年財報公佈,萬辰集團負債增至51.44億元,資產負債率約爲68.95%,負債同比增速爲39.69%,同比增速慢於資產增速。

從規模上看,萬辰集團和鳴鳴很忙難分伯仲。

總體營收上,2024年,萬辰集團實現營收323.29億元,同期鳴鳴很忙實現營收393.44億元,略高於前者。

門店數量上,今年年初,以“零食很忙”“趙一鳴”等品牌爲核心的鳴鳴很忙集團在營門店數已經超過15000家,與以“好想來”爲核心的萬辰集團的15365家不相上下。

區域分佈上,兩家公司都重點佈局下沉市場,過半門店在三線以下城市。其中,鳴鳴很忙在湖南、江西、廣東等省份所在的華南地區佔據着頭部位置,“萬辰系”的基地市場則是江蘇和安徽等華東地區。

隨着傳統優勢區域門店飽和,兩者都在向對方的“地盤”發展。在同一條街道上,好想來、與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店鋪“短兵相接”的場面並不鮮見。這也導致雙方長期陷入在價格戰中,門店加盟、消費補貼策略一再升級。

進入2025年,兩家公司又先後宣佈啓動港股IPO和H股上市計劃,搶量販零食港股第一股。

今年4月28日,鳴鳴很忙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在招股書中稱“鳴鳴很忙是中國最大的休閒食品飲料連鎖零售商”。8月23日,萬辰集團公告稱,公司計劃發H股股票並申請在港股主板掛牌上市。

誰將成爲量販零食港股第一股還不得而知,但量販零食本身在經歷多年的“野蠻生長”後,“雙雄格局”已經逐漸成形。

以“零食很忙”“趙一鳴”等品牌爲核心的鳴鳴很忙集團和以“好想來”爲核心的萬辰集團牢牢佔據着市場份額的頭部。來伊份、糖巢、零食優選、戴永紅等規模略小的品牌緊隨其後。

未來的競爭點,既在供應鏈的縱深爭奪上,也在資本耐力的比拼上。

截至8月29日收盤,萬辰集團報收於211.8元/股,漲幅20%,總市值爲397.4億元。據統計,今年以來,萬辰集團股價漲幅超170%。2023年和2024年,公司股價則分別錄得超200%和100%的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