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澄城“三個三”模式解鎖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新路徑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立昊洋 馬金順 通訊員 姬磊磊

自省、市部署“千村點亮、千村宣教”三年行動工作以來,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深入實施協同合力、因地制宜、守正創新、精準宣教的交通安全宣傳舉措,積極營造“大宣傳、大警示、大教育”濃厚氛圍,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爲創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注入強勁動能。

今年以來,全縣道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數同比下降75%、11%、64%、80%。

夯實“三個責任”

工作中,澄城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積極構建聯動宣傳機制,明確“縣、鎮、村”三級責任,推動落實政府主導、包聯村鎮、督導考覈等工作措施,積極構建大宣傳格局。

具體來看,大隊將“千村宣教”行動納入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重要內容,成立專項工作小組,明確各鎮辦、部門在交安宣傳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同時,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倒逼屬地鎮辦和職能部門主動擔責,形成“黨委領導、鎮辦主抓,部門協同,羣衆參與”的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格局。

澄城縣建立“中隊交輔警包聯行政村”制度,實行“1+3+N”,即鎮辦牽頭,中隊、派出所、城管,交通勸導志願服務隊聯勤執法模式,確保交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以安裡鎮東富莊村爲試點,該縣因地制宜實行“村委會+小組+農戶”三級責任鏈條,由村支書擔任第一責任人,“一月一研判、一季度一部署”,對農忙時節三輪車違法載人、麪包車超員等突出問題進行重點研判,發動黨員幹部、勸導員組建“交通安全勸導隊”,推動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更有力度。

打造“三個亮點”

澄城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圍繞多受衆、多形式、多主題的交通安全文化理念,採取“有趣、有用、有效”的方式,讓農村交通安全可親、可學、可傳。

第一書記講交安,推出了10期“第一書記講交安”系列視頻,用通俗的語言,親切的面龐,真誠的勸導,讓第一書記安全宣傳課在羣衆中“講”起來,羣衆安全意識明顯提升。跨界聯動說交安,積極聯合堯頭窯管委會、縣星瀚語言成長中心等專業公益工作室,錄製交通安全廣播劇,同時創作出了一批以交通安全爲主題的“黑瓷”作品,以更接地氣、更沾泥土的方式,讓交通安全“實”起來、“活”起來、“用”起來,深受羣衆好評。積分兌換促交安,在城關街道辦雷莊村試點開展“安全出行積分兌換”活動,將交通安全納入村規民約,村委會購買了洗衣液、圍裙、抽紙等物品,以志願勸導服務活動場次累計積分,逐月兌換相關禮品,激發羣衆參與、遵守交通安全的熱情。

截至目前,共兌換各類物品數量113個(件),切實打通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最後一公里”,爲鄉村振興營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

搭建“三個陣地”

澄城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圍繞重點場所、抓住重點集體、聚焦重點路段,積極打造交安辦統籌策劃、基層鎮辦齊心協力、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宣教陣地。

爲築牢宣教陣地,大隊結合“美麗鄉村行”巡迴宣講活動,針對農村“一老一小”羣體,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快板、情景劇等形式精準推出“60、70、80銀髮守護行動”和“小手拉大手童行安全”兩大行動。第一季度累計開展現場勸導23場次,糾正輕微違法420餘起,發放宣傳資料1.2萬份,覆蓋羣衆5000餘人次。

同時,大隊創新“六小”宣教陣地,夯實基層基礎建設,完善各村口警示“鐵五條”,協調推進29個加油站、13輛公交車尾屏、53輛出租車、城區76家的LED屏幕滾動播放交通安全提示語,採取噴繪漫畫、懸掛標語、設置警示牌、設立宣傳欄等方式,因地制宜全面推進宣傳陣地打造,打造鎮村級宣傳櫥窗180餘處。

除此之外,大隊每季度收集市縣典型事故案例,加工製作宣傳展板完成後下發,讓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創新開展“掃碼識交安”活動,將以往“我說你聽”變爲“圖片+視頻+音頻”爲一體的宣傳方式,真正做到融情於法、潤物無聲。同時,建立“縣交安委—鎮辦—行政村—村民小組(小區)”四級微信羣,保證每家每戶有一人在村組羣內,通過“微信羣”共發送提示信息103條,覆蓋人數1033萬人。抓實新媒體矩陣傳播,推出一系列有溫度、有力度、有速度的“暖新聞”,讓澄城交警的聲音更加清晰響亮。

“下一步,大隊將積極學習借鑑先進經驗,持之以恆深化‘千村宣教’活動,不斷在宣傳機制、宣傳方式、宣傳內容、宣傳載體上創新,全力打好事故預防‘減量控大’攻堅戰,讓安全之花開遍千村萬戶。”澄城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大隊長趙國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