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印發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全年計劃培育36307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楊璐
日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片區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和文明鄉風建設等人才需求,組織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
根據《方案》,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重點支持實施糧油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提升工程、新產業新業態帶頭人培育工程、文明鄉風建設素質素養提升工程。其中,針對行業急需、人才培養短板弱項、產業發展痛點難點等舉辦一批專題培訓班。鼓勵各市組織開展符合當地實際的市級班。全年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36307人(含“師傅帶徒”項目),其中:常規培育31879人,專題培育4428人。市、縣兩級培訓33027人,省級培訓3280人。
在糧油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提升工程方面,重點開展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主體培育。聚焦玉米、大豆、小麥、花生等作物單產提升,開展全產業鏈技術或單項關鍵技術培訓。開展重要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升培育,重點面向肉牛奶牛養殖大縣(農場)開展肉牛奶牛養殖培訓,面向菜農、畜禽養殖戶和內陸養殖漁民、退捕轉產漁民開展“2棵菜”(豇豆、芹菜)、“7條魚”(烏鱧、大口黑鱸、鯽魚、鯿魚、泥鰍、黃鱔、牛蛙)和山東省確定的蔥、烏骨雞以及各市自行確定的重點問題品種開展種植養殖培訓。聚焦主要糧油作物耕種管收烘機械化作業環節,因地制宜開展農機手技能提升培訓,着力培養一批高素質農機手、農業生產無人機飛手。
在新產業新業態帶頭人培育工程方面,圍繞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人才需求,突出農業與科技、文化、教育、旅遊、康養、新能源等融合的“農業+”新產業,培養素質能力與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高度契合的帶頭人。圍繞打造農業對外開放新高地,積極開拓新市場、做大新業態、拓展新空間,重點面向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優質主體、農產品出口標杆縣以及其他從事農產品出口的農業經營主體,以應對國外農產品技術壁壘、境外市場準入等關鍵法律法規,合規風險評估與預警方法,提高外向型經濟主體合規風險防範能力爲主要內容,組織開展農業“絲路先鋒”外貿人才培訓,培育一批優秀外向型高素質農民。
在文明鄉風建設素質素養提升工程方面,圍繞貫徹落實文明鄉風建設工程有關要求,廣泛普及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提升農民保護傳承農耕文化、踐行移風易俗的自覺意識和能力,培養一批鄉村文藝創作者、鄉村文化傳播者和農文旅融合型產業帶頭人。重點開展鄉村禮俗傳承人、農耕技藝傳承人、村藝工坊傳習人和鄉村工匠等鄉村文化人才培育。圍繞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片區建設,開展鄉村治理人才培育,提升農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能力水平。重點對農村改廁、鄉村普法宣傳、鄉鎮和邊境村鄉村治理從業人員開展培訓。
《方案》要求,各市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施,抓好工作落實,確保高質高效完成本地區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農民學員滿意度達到90%以上,確保202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集中教學階段培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