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嶽峰小學:“首課思政負責制”激勵學生立志成才

近日,在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嶽峰小學四年級(3)班,當天上第一節課的語文教師高菲用5分鐘的時間,結合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雷鋒精神的內涵,引導學生向善而行,爭做新時代的美德少年。

“在我們學校,人人都是思政之師,課課都是思政之時,處處都是思政之域。”高菲說。自2022年以來,嶽峰小學立足校情和學情,積極探索“首課思政負責制”的校本實踐路徑,找準首課思政實施的着力點、育人目標的融合點和教學實踐的生長點,建立了評價牽引、五位一體、三維支撐的“首課思政負責制”運行模式。

“首課思政負責制”是泰安市創新推出的思政教育舉措,即每天擔任第一節課和每週本科目第一節課的教師,利用課堂前5分鐘,結合重大時事、社會熱點、教學內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努力構建起“人人講、科科講、天天講”滴灌式、潤心田、培根鑄魂的思政教育格局。

在這一工作中,嶽峰小學構建了立體化的責任網絡,書記、校長是落實“首課思政負責制”的第一責任人,班主任、輔導員爲主體責任人,任課教師爲首育責任人,所有教職工爲共育責任人,每一位家長爲聯動責任人,確保將“首課”落到實處。

聚焦評價的激勵和引領作用,嶽峰小學探索實施了基於思政課一體化的德育評價模式,把“首課”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生日常行爲表現有機融合,以遞進式評價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形成,以德育帶動“五育”融合發展。當前,學校已經形成了以學生髮展性評價爲核心、以教師和家長增值性評價爲支撐的“自主+協同”成長檔案評價樣態,對學生經過“首課思政負責制”學習後的思想政治素質、品德修養進行重點關注、持續跟進、動態管理。

在落實“首課思政負責制”的過程中,該校強化六個機制,即強化協同教研支撐、教學常規監控、精品課例引領、首課名師培養、首課課題研究、思政模式建設,促進“首課思政負責制”根植於課堂。“我們舉辦了4屆優秀‘首課’課例評選,打造‘首課’精品課例資源庫,培養30名‘首課’教學名師。”嶽峰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春介紹。

按照(1+1)+X的課程體系模型,該校以思政課程主題點爲引領,以學科課程育人點爲核心,以校本課程融合點爲拓展,探索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聚焦思政課程的主題點,學校深挖教材,整合資源,強化實踐,讓大思政課程的首位性得以充分體現。

在學科課程實施思政育人方面,該校堅持每日集備制度,依託課程標準明確核心素養目標,結合《育人點情境手冊》,精準聚焦學科育人點,在教學設計中體現思政育人點及實施路徑,課上通過“啓—動—悟”3個環節,將思政育人潤物無聲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點燃、深化、內化學生的品德素養。

通過實施“首課思政負責制”,嶽峰小學推動了學生知識素養和價值觀的雙重培養。張春表示,今後,學校將繼續深化“首課思政負責制”的實施,在潛移默化的文化浸潤中,喚醒、激勵、引領每一名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陳逸敏 楊麗寧)

作者:魏海政 陳逸敏 楊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