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岱嶽區法院:點亮“明石橋畔”青年幹警品牌培育青年幹警崗位成才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平妮 通訊員 程靜 苗璞
近年來,爲關心幫助青年幹警成長成才,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人民法院依託轄區內大汶河古石橋“明石橋”深厚的文化內涵,打造“明石橋畔”青年幹警論壇會,培養幹警做通達博學、名實相稱的新一代法院人,青年幹警隊伍呈現出精神面貌熠熠生輝、工作環節嚴謹求實,優秀幹警脫穎而出的良好態勢。
岱嶽區法院搭建“學”平臺,把抓好政治理論學習作爲加強隊伍建設的第一要務。圍繞青年幹警思想特點和接受習慣,聚合“理論熱點+青年興趣”創新路徑,活動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時政要聞、審判業務、法院建設等,通過“分組式”研討、“談心式”課堂以及“案例故事”闡釋等理論學習新形式,讓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成爲成長的強勁動力,爲青年幹警正確學習和運用政治理論提供了源泉。開展讀書分享會,50餘名青年幹警分享探討領讀各類書籍20餘冊,利用紮實的理論素養爲青年幹警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擔當起新時代新徵程上的合格法院人。
據介紹,該院錨定青年幹警思想動態開展調研,及時掌握他們的新特點新變化,切實爲青年幹警辦實事、解難事,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執法尺度、法律適用的疑惑,以老法官帶新模式,通過言傳身教,發揮“傳幫帶”作用,對於在職業發展方向上的迷茫,開展一對一的談心談話,聚焦思想困惑、工作壓力、學習需求等方面,針對青年幹警進行談心談話共計50餘次,爲青年幹警提供全方位成長指南。建立青年幹警常態化列席黨組擴大會、參與承辦審委會疑難複雜案件、重大課題調研製度,依託“法心敢當”黨建品牌,開展理論學習、政治素能強化等系列活動18次,輪流發言40餘次,真正做到不因事大而難爲、不因事小而不爲、不因事雜而錯爲。
深入推行“1+1+N”人才培養模式,按照1名庭長+1名導師+N名青年幹警的模式,在理論研究、材料撰寫及案例整編方面提升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真正手把手一對一進行“傳、幫、帶、教”。
同時,將法院文化建設與黨建工作、法治宣傳等工作同步推進,充分展現司法形象的重要作用,點亮“明石橋畔”青年幹警品牌,以“雙報到”活動爲載體,推動7個黨組織和134名在職黨員到街道社區報到,其中青年黨員46名,以崗位實踐爲平臺,成立一支法院青年幹警志願服務隊伍,依託各種節日等關鍵節點,積極開展法治宣講工作,青年幹警志願服務隊已爲社區、企業、校園開展普法宣傳15次。選派6名青年幹警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配合村委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進行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同時,在“岱嶽區人民法院黨建法治文化基地”設立了“未來·我來”風采榜,展示優秀青年幹警的形象和心聲,樹立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尚。
爲做好新時代青年幹警成長工程,引導新入職幹警扣好“第一粒釦子”,岱嶽區法院每年組織新入職幹警崗前培訓,在黨風廉政建設、安全保密、檔案管理及信訪維穩等方面進行講解,旁聽民事案件庭審和刑事案件庭審,零距離感受司法力量。同時,堅持“常談心、常叮囑、常教育”,引導幫助青年幹警找出癥結、解開心結、放下包袱、輕鬆上陣。
下一步,該院將繼續爲幹警幹事創業、成長進步創造機會和搭建平臺,持續開展“明石橋畔”青年幹警論壇活動,“強其志、展其長、盡其用”,努力以青年幹警隊伍建設工作幹在實處推動法院工作開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