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趕黃河大集 享市井煙火
來源:光明日報
【文化中國行】
近日,山東濟南春季黃河大集暨章丘區黃河街道第十六屆黃河西瓜文化節活動舉行,喜氣洋洋的舞龍表演讓現場熱鬧不已,黑陶、鐵鍋、黃河大米、黃河鯉魚等黃河好品集中亮相。文明實踐大篷車的志願者們開展的法律諮詢、健康查體等多項志願服務活動攤位前更是排起了長隊。
濟南市將2025年春季“黃河大集”與西瓜文化節結合,打造出一場集文化展演、產業合作、線上賦能、民俗體驗、生態休閒、文明實踐、美食品鑑、手造展示於一體的鄉村振興盛會,展現了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與鄉村振興的蓬勃活力,吸引市民遊客探黃河文化、品黃河美味、賞黃河風情、購山東好品。
山東作爲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農業大省,蔬菜、水果、水產品產量均居全國首位。無論是傳統老品牌煙臺蘋果、萊陽梨、濰坊蘿蔔,抑或是新晉“網紅”臨朐鵝肝、冠縣靈芝、黃河口灘羊,都能在山東大集上覓得蹤影,大集正是“山東好品”的最佳代言。
2025年春節期間,“黃河大集”擴容升級,將山東不同“水脈”的大集文化特徵更加凸顯,發展成爲“黃河大集”“運河大集”“海洋大集”三個品牌,更加突出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
在東營的黃河大集上,呂劇故鄉獨有的咿咿呀呀聲此起彼伏;在聊城的運河大集上,運河秧歌等傳統民俗演藝令人目不暇接,在威海海洋大集上,大鍋蒸鮑魚、扇貝等菜餚隨處可見,海味十足……
“黃河大集”以黃河文化爲底蘊,特色農產品、傳統手工藝品和民俗文化頗見“黃河性格”;“運河大集”以運河文化爲依託,氤氳着水鄉風情,商業氛圍獨特;“海洋大集”從產品交易到文化展示,處處呈現出鮮明的海洋特色,成爲海洋文化的生動展示窗口。
“在聊城趕大集,各種特色農副產品、潮趣玩品琳琅滿目,讓市民在家門口實現一站式便捷購物。同時,集市匯聚各方優質資源,適時與商務、供銷等部門聯合舉辦家電以舊換新等活動,加快推動農文商旅深度融合,讓羣衆真正得到實惠。”聊城市委宣傳部文化發展科科長付超說。
今年的黃河大集不僅出現在城市和鄉村的街頭巷尾,更是創新性地搬進了影視城裡。在德州樂陵影視城中的黃河大集上,羊腸湯、花饃饃、保店驢肉、金絲小棗等德州特色美食應有盡有,優質農產品、傳統美食等80個精心佈置的展位爲影視城聚集起越來越旺盛的人氣。
“我最喜歡的是樂陵特色棗產品,免費品嚐了棗茶、棗汁等產品後,陣陣香氣引得大家紛紛購買。這裡不僅匯聚了各類商品和美食,更傳遞着齊魯大地濃郁的文化韻味和滿滿的人間煙火氣。”遊客王朔說。
如今,大集已成爲城市和鄉村連接的關鍵窗口,也是拉動市民消費、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這場以黃河大集爲載體的消費提振行動,成爲觀察山東經濟轉型升級的生動切口。
在時代的浪潮下,黃河大集不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樸實惠民,更持續推陳出新成爲年輕人眼中時尚與傳統碰撞的消費新場所。大集上,剪紙、糖畫、麪塑等傳統手工藝品成了潮流文創產品,曾經無人問津的民俗表演成了十里八鄉熱鬧文藝的代名詞。
黃河大集活動看的是文化,買的是特色,不僅讓利於民,也進一步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冬去春來,春季黃河大集伴隨着市井煙火氣席捲而來,升騰起的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氣息。當黃河文明與時代脈搏共振,這場齊魯大地上的消費變革正悄然發生。
(記者 趙秋麗 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