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評論|虛假擺拍下的流量必須“斷流”!
近日,擁有2000多萬粉絲的4歲小網紅“瑤一瑤小肉包”賬號發佈了一條被絆倒的視頻,陷入擺拍爭議。稍加盤點就會發現,“自編自導”的虛假擺拍頻頻在網絡平臺出現,如“點讀機女孩自曝患腦瘤”“女騎手深夜送餐被盜電動車崩潰大哭”“涼山多名百萬粉絲網紅擺拍賣慘”“秦朗巴黎丟作業”等事件,無一不引起輿論譁然……這些虛假擺拍事件頻頻成爲熱點的同時,也如同“流量刺客”一般,在悄然耗費着我們的時間和情感,讓整個輿論場烏煙瘴氣。
擺拍內容的無序傳播,本就容易誤導公衆,侵蝕網絡空間的健康生態。在處罰警示之下,虛假擺拍、無底線炒作的行爲仍時有出現。虛假擺拍短視頻爲何就禁絕不了呢?
虛假擺拍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是法律的漏洞與平臺的“共謀”。現行法律對虛假擺拍的處罰多爲刪帖、警告或小額罰款,違法成本低,而收益遠高於風險,勢必造成虛假擺拍的不斷試探,此外,平臺審覈的“雙標”與算法助推這一因素也不容忽視。算法推薦機制天然偏好衝突性內容,如“性別對立”“貧富差距”等話題,客觀上爲虛假擺拍提供溫牀。在內容把關方面,儘管多個平臺要求虛構內容標註“演繹”,但認定標準不一、執行力度參差不齊,成爲變相鼓勵“黑紅”路線的“幫兇”。
虛假擺拍下巨大的利益誘惑,則是其屢禁不止的另一原因。虛假擺拍目前已然從個人行爲演變爲分工明確的工業化生產:MCN機構定製劇本、批量註冊賬號、跨平臺引流,形成“擺拍—吸粉—帶貨”的閉環產業鏈。流量背後的“廣告收入、打賞、帶貨佣金”等變現回報是虛假擺拍行爲的根本驅動力,“利”字頭上一把刀,對暴利的追逐讓獲取大流量的方式變得毫無底線,虛假擺拍也就應運而生,且擁有巨大的市場。
公衆情緒爲虛假擺拍的發酵提供土壤,演繹爲流量的狂歡。虛假擺拍的泛濫,本質是流量經濟對人性弱點的精準操控。在小網紅“瑤一瑤小肉包”事件中,2000萬粉絲用點贊投票,成爲這一事件快速發酵的助推者。在當下“先情緒後事實”的輿論發酵模式下,公衆情緒成爲惡意擺拍者利用的資源,惡意擺拍者將“挑撥公衆情緒”視爲收割流量的重要法門,屏幕外的你我,是否也是這場流量遊戲的“共犯”?是否也不自覺成爲“毒流量”中的一環?
沒有正能量的大流量就是“毒流量”,虛假擺拍這樣的流量必須遏制,使其“斷流”!要治理虛假擺拍這一現象,須多方聯手,共同行動。
一方面,立法機關及主管部門政策補位加速,執法部門嚴加懲治,才能讓虛假擺拍不敢露頭。目前,暫無針對虛假擺拍等網絡不良信息治理的法律或行政法規,呼籲立法機關及主管部門,儘快出臺更爲細緻、嚴格、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清晰界定網絡虛假擺拍的認定標準,明確懲治措施,築牢虛假擺拍法治之基。還必須加大對虛假擺拍的懲戒力度,保證讓“造假者”不敢露頭。目前,對虛假擺拍賬號往往採取下架、封號等方式進行處理,顯然太輕了,可以嘗試和徵信評價掛鉤,構成違法的依法從嚴處理。
另一方面,平臺方要切實擔負起內容管理職責,切斷虛假擺拍流量變現利益鏈。平臺要提高審覈標準,嚴格把關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利用技術手段和人工審覈相結合的方式,及時發現並刪除虛假擺拍內容。平臺方還要建立健全舉報機制,不斷提高“流量變現”的門檻,切斷其利益鏈。
同時,應引導公衆積極參與監督抵制。廣大網友要提升判斷力和網絡素養,不盲目跟風追捧,拒絕爲虛假擺拍內容買單。還可以考慮建立公衆參與的內容審覈機制,凝聚廣泛的社會力量抵制虛假擺拍內容傳播。
當“獵奇”取代“求真”,當“情緒”碾壓“事實”,每個人都將成爲這場信任危機的受害者。流量誠可貴,真實價更高,“流量密碼”就在一個“真”字,每一個觸網的你我,都要永葆對真實的敬畏。(文/林月梅)
閃電評論,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