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船雙利多 運價急漲…慧洋、裕民等受惠

散裝船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球散裝船雙重利多浮現,首先美中互課徵船舶「港口費」,市場「嚇亂」。業者指出,由於全球有約七成海岬型船舶目的港是大陸,散裝船開赴大陸不敢進港,造成另類塞港現象,市場供需大亂,導致運價飆漲。

其次,美國總統川普喊出「新中東的歷史曙光」,13日與多國領袖在埃及共同簽署加薩宣言,在以色列、哈馬斯停火後主導加薩重建。川普說,許多「富有且強大的國家」將投入鉅額資金協助重建,「這會是很多錢」。此前市場已出現搶散裝船以載運原物料現象,這也成爲運價上漲助力。

波羅的海運價指數(BDI)10月13日收盤時大漲10.74%,指數來到2,144點。主要受到載運鐵礦砂海岬型船舶運價指數(BCI)大漲21.19%的帶動,BCI指數爲3,392點;另外,巴拿馬型運價指數(BPI)也上漲2.38%,指數爲1,806點。

貨櫃、散裝報價本週齊漲,萬海、新興等國內業者受惠,昨日股價聯袂漲停。

全球散裝船運價急漲,慧洋-KY(2637)最受惠,因大部分船舶租約都簽有與指數連動,運價飆漲效益會開始顯現;隨運價全面上揚,裕民、新興、中航及中小型業者包括四維航及正德等,也將享受運價上漲紅利。

業內專家指出,美中互課船舶停泊港口費用,散裝船市場影響最大,很多船舶已經到大陸外海的港口,因爲已經開始實施課稅,都在外海停泊,不敢貿然進港裝卸,等待相關繳交費用釐清後才願意進港。

國內散裝船業者分析,因爲美國船港口費課徵細節昨天之前尚待釐清,有些船舶不敢直接進港,在外海靜待公司跟客戶討論、確定誰負擔港口費的訊息明確,纔會進港作業,間接拉長散裝船使用時間,也推升散裝船運價10月13日就開始飆漲。

尤其散裝船運能一直處於供需失衡,根據Clarksons估計2025年散裝船總運力成長3.1%。目前新船訂單佔現有船比率僅10.4%,處於歷史低檔,加上主要造船廠塢檔有限,新船造價維持高檔,2025上半年散裝船新船合約較去年同期減少73%,平均交船期長達3.87年。

由於全球散裝船近七成都以大陸爲目的港,在大陸宣佈要針對美國船加收港口費,全球散裝船市場亂成一團,推升運價直接開始飆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