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翁奪3命!他曝現場道路「不該有1功能」:無法阻止車抄近路

▲車禍發生時,路口號誌是行人保護時相模式。(圖/記者黃彥傑翻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新北市三峽區78歲余姓男子19日駕車暴衝,造成3死12傷事故。粉專「交通×樹林」的管理者就有感而發,提到3月時纔到三峽帶了一場交通走讀,起終點就在三峽國中,發生這樣的車禍,他感到很難過、痛心。文中還指出,事發現場國成街路網配置有問題,「國成街是經過學區、住宅區的生活道路,理應不該有穿越功能。」

針對這起車禍,「交通×樹林」分析指出,肇事駕駛雖爲高齡者是焦點之一,但絕非唯一原因,直言「一個交通事故的造成,往往是多個面向的失靈所導致。」像是國成街的道路設計本就不該承載通勤穿越功能,「這條路是唯三條可以銜接北大社區與三峽舊市區的路,但與兩邊的學成路、民生街不同,國成街是經過學區、住宅區的生活道路,理應不該有穿越功能。」

此外,該路段下午4點雖有限制車輛進入,但現場僅有一張告示牌,形同虛設,無法有效阻止車輛「抄捷徑」。粉專也點出肇事路口的交通工程問題,「像這樣的路口,不一定只能使用紅綠燈管制,因爲保障交通安全而設置的行人專用時相,更變成了此次擴大車禍傷害的因素。」

他認爲,如果能以「交通寧靜區」的設計思維,重新規劃路側設施與路口形式,像是圓環或減速設施,即使遇上失控駕駛,也能有效降低風險與傷害。

最後粉專表示,「詳細原因與責任歸屬,仍待警方與檢察機關釐清。但我們要知道,單一責怪某一方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唯有建立整體的交通安全文化與合宜設施,才能真正降低風險。」這番話引起不少人共鳴,也再次提醒社會對交通安全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