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翁暴衝奪3命 醫揭「1處壞掉了」很多人中

78歲余姓男子開小客車高速衝撞行人。圖爲監視器拍下3名女學生過馬路被撞的瞬間。(翻攝畫面)

新北三峽19日發生重大車禍,78歲余姓男子開車高速衝撞行人,造成3死12傷的慘劇,有網友懷疑,余男有可能罹患路怒症。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路怒背後可能隱藏的是陣發性暴怒症,患者負責冷靜的前額葉功能比較差,情緒反應的杏仁核卻太活躍,簡單來說,就是「出現遠超過合理的程度的憤怒,甚至衝動的暴力行爲。」

臺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粉專PO文指出,有些人平常看起來好好的,情緒一來就像變了一個人,這些情緒爆炸並不是毫無來由的,據美國梅約診所的說法,陣發性暴怒症是一種精神疾病,症狀包括無法控制的激烈怒火,像是咆哮、摔東西、動手推人、攻擊他人。

張家銘表示,陣發性暴怒症最常出現的場景,就是我們熟悉的開車時有人超車、按喇叭、擋路,就瞬間暴怒,失控罵人、逼車、下車理論,這些都不是偶發的情緒,而可能是一種長期、大腦神經調控異常的結果。

爲什麼他們這麼容易抓狂?張家銘表示,研究顯示,有陣發性暴怒症的人,常在小時候就經歷過家暴、父母情緒失控、甚至是被霸凌,讓他們學會暴力纔有力量的錯誤模式,也有一些人本身的基因,讓他們的大腦對壓力特別敏感,像是血清素系統調節異常,很難冷靜下來。

張家銘表示,影像研究發現,陣發性暴怒症患者的大腦結構和一般人真的不太一樣,負責冷靜思考的前額葉連線功能比較差,情緒反應的杏仁核卻太活躍。這就像車子的煞車失靈、油門卡住,一遇到刺激就直接衝出去。

張家銘表示,陣發性暴怒症患者在情緒爆發後,常感到後悔、內疚,他們需要的是治療,特別是認知行爲治療,可以教患者學會看見情緒爆發的前兆、練習用新的方式表達不滿,有些人還需要透過抗憂鬱藥、情緒穩定劑,來讓大腦的煞車系統恢復正常。此外,也可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比如減少咖啡因、避免過度刺激、規律運動、冥想、良好睡眠,來幫助調節情緒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