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與《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遊戲也要崛起了?"/> 主站 商城 論壇 自運營 登錄 註冊 《三體》與《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遊戲也要崛起了? ...

《三體》與《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遊戲也要崛起了?

廉頗

2025-03-18

返回專欄首頁

作者:廉頗

原創投稿

評論:

商城特賣

怪物獵人:荒野

¥323.84

¥368

-12%

前往購買

浪人崛起

¥221.00

¥248

-11%

前往購買

艾爾登法環

¥210.00

¥298

-30%

前往購買

荒野大鏢客:救贖2

¥88.00

¥279

-68%

前往購買

真三國無雙:起源

¥307.12

¥349

-12%

前往購買

人類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作爲一個從小訂閱《科幻世界》雜誌,童年看《星球大戰》,讀書時沉迷讀《沙丘》《銀河系漫遊指南》等小說的老科幻迷,我不得不感嘆:如今的中國科幻迷是幸福的——我們生在了一箇中國科幻走出懵懂,千帆競發、邁向巔峰的好時代。

2008年,大劉的科幻小說《三體》橫空出世,這部中國科幻里程碑式的三部曲作品一經出版,就斬下包括“科幻界諾獎”雨果獎在內的無數獎項,網飛、騰訊等影視巨頭紛紛拋出橄欖枝,改編的影視作品火遍全球。科幻小說這個曾經被不少師長視作“不務正業”的“閒書頭子”,也隨之重新燃起生機,成爲吸引人們關注的焦點。

同樣起源於科幻小說的,還有郭帆導演的兩部《流浪地球》,不僅分別斬下了超過4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更是一手將國產科幻電影工業化推上了正軌。

由此,國內的科幻熱潮在文學和影視的領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而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南天門計劃”,更是做到了以科幻之力震撼現實,將科幻世界中的戰機帶到了現實,甚至做到了“震撼美帝”的效果——畢竟,當氣動結構逆天又質感十足的“白帝戰機”的1:1模型被拉到場地內,藍天之上還有最新的六代機出沒的時刻,他們的第一反應只會是震驚。

按理來說,現在的國產科幻愛好者應該是無比幸福的,但對我而言,國產科幻作品似乎還有一個缺憾——遊戲。

於我而言,體會科幻世界的最好方式是切身交互,“星際爭霸”“戰錘40K”等膾炙人口的IP,用有口皆碑的作品完美證明了這一點,不論是在軌道上遠程微操千軍萬馬擊垮蟲羣,還是在巢都廢墟中揮舞鏈鋸劍斬殺異形,都能爲科幻愛好者們帶來最直觀的衝擊。從20世紀80年代的《太空入侵者》到90年代的《星際爭霸》,再到探索科技與人性議題的《殺出重圍》與強調太空敘事的《銀河飛將》《自由槍騎兵》,皆是如此。

雖然去年國產遊戲有着《黑神話:悟空》誕生,也有着一茬一茬的“大學生”出新,但唯獨缺了科幻這一電子遊戲領域的重磅題材。難道……國內就做不出這種將科幻IP與遊戲實機充分結合的佳作,我們當真無緣在電子遊戲的世界中探索星辰大海,立下不世之功嗎?

有的,兄弟,有的。

中式科幻SLG《羣星紀元》,就是屬於國產科幻遊戲的大學生。

《羣星紀元》的中式科幻基因,是刻在骨髓裡的。

以往,我們看到的科幻遊戲裡的人名,“羅伯特·基裡曼”“莎拉·凱瑞根”這種五六個字的都還算好,《沙丘2》裡那些個動輒十個字的名字,對漢語環境下長大的我而言簡直就是某種記憶酷刑。再加上那些作品中對中國寶寶而言虛無縹緲的外國浪漫文學元素,使得我在對科幻興趣十足的同時,又始終難以全身心代入其中——只有熟悉的語境和文化環境,才能帶給我們最沉浸的滿足感。

而這,也是我們在看到“南天門計劃”中“白帝戰機”“鸞鳥母艦”,以及聽到《流浪地球》中那句熟悉的“行車不注意,親人兩行淚”時,能夠發自內心深感共鳴的原因。

《羣星紀元》顯然深諳此道。遊戲中的種種細節,無不體現着獨屬於中華文化的獨特意境,遊戲中各式機甲的命名就是如此——從凝聚了天之四靈中象徵長壽與永恆,體現出堅不可摧氣質的“玄武泰坦”,到暗喻了北斗七星中最閃耀一顆的“瑤光母艦”,無不體現出中國傳統與科幻交融時如雲中之月般隱晦而深沉的東方美感,能讓從小生長於中文語境的玩家們一眼看出深意,卻又不至於落於凡俗。

同時,《羣星紀元》也在外表與內在兩方面,達成了對國際標準的追趕與對標。在畫面觀感的方面,採用了虛幻引擎的《羣星紀元》展現出了相當不俗的表現,不論是機甲的建模紋理,還是槍口迸發出的粒子特效,都有着相當可觀的水平。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精緻”的畫面表現,並沒有止步於機甲展示的一個個小窗口裡,而是能夠在千人同屏的大戰場上實時展示。是的,《羣星紀元》中是真的有千人同屏,漫天粒子特效的決戰場面,且這種場景不光出現在遊戲的大後期,哪怕就是在前中期,玩家也有機會將其見證——不過,此事我們暫且按下不表,來看看遊戲的“內在”,能否配得上它外表的精緻。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羣星紀元》的內在玩法同樣有着相當的高度。

《羣星紀元》創新性地將高科技科幻機甲對抗異星怪獸的題材,與融合了SLG與RTS的玩法相結合,不同於傳統SLG中死板僵化的“走格子行軍”,以及兩軍展開對壘後一成不變的回合制“滷蛋對碰”式站樁戰鬥,在《羣星紀元》的遊戲過程中,一切的戰鬥都是實時發生的——單位在進入交戰狀態後,隨時可以通過玩家手操來改變位置,實時影響戰場結果。

也就是說,你真的可以在指揮部微操前線的軍隊“右側機槍陣地左移五米”,使得殘血的軍團及時後撤,讓狀態良好的軍團上前平均分攤傷害,充分發揮不同單位之間的射程差異,使出長手打短手的風箏戰術。更有機會精準指揮軍隊繞後包抄、襲取側翼,打一場出其不意的漂亮仗。

這還沒完,“RTS化”的創新並沒有止於基礎操作層面,各單位的獨特能力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正如科幻老玩家們熟知的“維京”一般,本作的大部分機甲單位都擁有形態切換的能力——“颶風戰甲”可以切換地面與空中兩種形態,前者擁有更強的綜合輸出能力,而後者則能夠迅速跨越地形,並化身強大的“空優戰機”,在面對無法快速機動的地面單位時,“颶風戰甲”可以藉助高地懸崖頻繁變形,讓敵人疲於奔命而使自身時刻保持主動。

大型單位“泰坦守衛”則擁有長射程、高輸出的默認形態與短射程、高防禦的“防禦形態”,玩家在戰鬥時可以在兩種形態下靈活切換,先讓泰坦守衛以防禦形態出擊,吸收大量傷害後殘血撤離戰場,切換形態在後方用引以爲傲的遠程炮火輔助輸出——當然,你的對手也可以抓住這一習慣,在側翼提前佈置一隊擁有隱形能力的“隱刺機兵”,精準刺殺掉後線的殘血部隊。

與此同時,那些符合傳統SLG特色的兵種剋制也沒有缺席,玩家必須在考慮各兵種的屬性與能力的同時,兼顧大型、中型、小型單位的相互剋制與確保對空能力的覆蓋,才能在戰場上取得一席之地。

光是這些豐富的戰場兵種博弈,就夠玩家擺弄研究好一陣了,但《羣星紀元》的玩法創新並未止步於此。除了SLG經典的PVP內容,本作還爲玩家帶來了豐富的PVE玩法——從玩家剛剛降落於這顆蠻荒星球之時,本地的原生蟲族就會向創立伊始的基地發起潮水般的猛攻,玩家便需要部署軍隊,建立起層層防禦塔,在“塔防+RTS”式的“蟲潮入侵”玩法中將其戰勝……並收穫包括原生質精華在內的豐厚報酬。

沒錯,這就是我之前提到過的“千人同屏”在遊戲早期的表現——從一進入遊戲,玩家就能享受到源源不斷的“大場面演出”,即使是在其他傳統SLG無聊的“開荒期”,《羣星紀元》也絕不會讓玩家感到無聊。

而到了遊戲後期,公會間爆發的大規模團戰,又將把本就複雜的戰場擡高到新的維度——如果說此前的戰鬥是兩名指揮官之間的一對一單挑,那公會團戰就是複雜而立體的現代戰爭。玩家的軍隊可能承受來自多方的火力壓制而陷入劣勢,但也將同時收到來自後方多個友方支援單位的治療與輔助。

那些擁有隱身、飛行、超遠程炮擊等獨特能力的單位,也將隨着參戰人數的“量變”產生“質變”——一支出其不意的隱形部隊,或是部署得當的炮擊陣地,都將在轉瞬間扭轉戰場的局勢,即時戰略的策略樂趣也由此到達了新的巔峰。

說到這,可能就會有玩家擔心——有如此深度的遊戲,玩着該不會很累吧?畢竟,一個“肝”字是SLG遊戲始終繞不過去的檻,只要玩過就會對那些無盡的鋪路打地,升級等待和緩慢的資源獲取心有餘悸。

好在,《羣星紀元》不僅保證了遊戲的深度,也盡其所能地降低了遊戲門檻。上述的一切“鋪路打地”“等待建築升級”在《羣星紀元》中均不存在,遊戲中的軍隊可以在大地圖上任意部署移動,在友盟控制範圍內更是可以做到隨時傳送。

正在行軍的軍隊,如果使用空中兵種,則可直接跨越懸崖地形

基地中的建築升級,也不再需要像同類遊戲那樣動輒十數個小時的等待,在滿足了資源需求的情況下,只需輕輕一點即可瞬間升級完成,大大減少了玩家無意義的上下線操作,讓玩家的遊玩時間更多集中在策略對戰的精華中。

此外,遊戲還保證了不賣城建、不賣資源,即便是所謂的“氪佬”,也需要和平民玩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運營,保證了每個玩家最基本的遊戲公平。

遊戲提供了豐富的抽卡資源合成手段

與此同時,《羣星紀元》還爲玩家們提供了豐富的福利活動——還記得此前提到的“南天門計劃”嗎?沒錯,這個中國科幻的頂流IP也來和《羣星紀元》聯動了。

4月17日,《羣星紀元》的首次公測將會開啓,這款“科幻大學生”的全貌屆時將徹底展現在玩家面前。而頂流IP南天門計劃的經典機體“白帝”型空天戰機、“承影”無人戰術機甲與“鸞鳥”空天戰略載機平臺,都將在這次公測中以聯動單位的方式登場,“白帝”型空天戰機更是預約就送——玩家分文不花,即可在遊戲中領略中國頂級科幻IP的風采。

值得一提的是,《羣星紀元》不僅會登陸移動端,還會在WeGame平臺同步發佈PC版本,數據多端互通。PC端預約現已開啓,玩家現可前往WeGame平臺預約遊戲。

不難看出,不論是在中國科幻IP領域,抑或是整個科幻遊戲,乃至SLG業界,《羣星紀元》都是一位正在冉冉升起,引人期待的全新“大學生”。從題材到玩法,再到技術力與畫面表現力,它都做到了對標業界頭牌的先進水平。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在這裡我想稍微誇張一些,借用那句被無數科幻作品反覆引用的經典名言,來給這篇文章收一個尾——

這是《羣星紀元》的一小步,也是中國科幻產業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