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三雄 液冷啖大餅
AI資料中心散熱進入液冷轉型,據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受惠輝達GB200 NVL72機櫃式伺服器放量,今年液冷滲透率將自14%跳升至33%。圖/本報資料照片
散熱三雄卡位AI關鍵液冷
AI資料中心散熱進入液冷轉型,據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受惠輝達GB200 NVL72機櫃式伺服器放量,今年液冷滲透率將自14%跳升至33%,後續冷卻技術更將由「液對氣」過渡至「液對液」,對散熱能力與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臺廠奇𬭎(3017)、雙鴻(3324)、臺達電(2308)正把握這波升級潮,沿冷水板、CDU與系統化基礎設施三路並進。
隨GPU與ASIC晶片功耗持續攀升,單櫃熱設計功耗(TDP)動輒130~140kW,既有機房受限水路與建築結構,短期仍以「液對氣」爲主流,但自2027年起,隨新一代機房投產,「液對液」將加速普及。且北美四大CSP的新資料中心正全面納入液冷設計,隨着液冷導入快速,帶動冷水板等關鍵零組件需求快速升溫。
奇𬭎在GB系列握有先發優勢,GB200供應順暢,GB300已於7月率先帶動Switch tray零組件拉貨,9月可望擴及Compute tray,並因增配散熱接頭等元件,單機產值可望提升近兩成。同時,雲端客戶的ASIC水冷專案也將從機櫃到零組件全面放量,帶動整體營運進一步放大。
雙鴻則在產品組合與客戶節點穩步換檔,GB300量產檔期將推升液冷營收比重,法人預期第四季起將對CSP客戶放量出貨,伺服器業務同步墊高,今年液冷營收佔比有望達3成,明年有機會突破5成,成爲營運主軸動能。
TrendForce指出,流體分配單元是液冷循環中樞,分爲Sidecar與In-row兩大架構。現階段Sidecar CDU爲主流,臺達電居領導地位;In-row產品則由Vertiv與BOYD供應,因散熱效率更高,適用高密度AI機櫃部署。
臺達電目前以「高瓦數電源+液冷基礎設施」雙引擎迎接AI時代。除在GB200/GB300與ASIC平臺推進「從電網到晶片」的一體化架構,法人看好其在「液對氣」過渡期中,憑藉Sidecar高佔比優勢,將可銜接「液對液」導入後的效率門檻,擴大電源與散熱解決方案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