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陝州:科技賦能育壯秧

二月份的豫西大地春寒料峭,走進三門峽市陝州區宮前鄉農場菸葉育苗工場,一派繁忙景象。新建於2022年的農場育苗工場佔地13畝,配備7座現代化鋼架育苗大棚、10座電能熱泵烤房及智能化監測系統,可承育煙苗4000餘畝,覆蓋宮前、菜園、西李村等多個鄉鎮。作爲陝州分公司落實“雙輪驅動”戰略的標杆項目,這裡不僅是菸葉產業的“搖籃”,更成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紅領金”溫暖育苗棚

“溼潤育苗的專用基質在拌水時一定要均勻,以‘手握成團、觸之即散’爲宜,裝填後,要檢查格盤孔穴填料量是否一致,裝得過鬆或過緊都會影響煙苗的出苗數量。”2月21日,菸葉生產收購服務部主任孫強,身穿紅馬甲在裝盤播種一體機旁一邊端着鐵杴裝填基質,一邊講解着基質裝盤的技術要點。

“有黨員技術員當‘定盤星’,咱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旁的育苗戶任現臣點讚道。

菸葉育苗期間,三門峽市菸草公司陝州分公司以“紅領金”黨建品牌爲引領,組建黨員助農先鋒隊,將主題黨日活動開到育苗棚。建立起“現場教學+雲端指導”的雙軌培訓模式,他們即在育苗現場開設“移動課堂”,又通過溫控管控、水肥配比、病蟲害管控等實操演示破解技術難點。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讓“紅色力量”浸潤每一株煙苗。

“科技賦能”破解技術難題

“過去漂浮育苗根系長期泡水,容易缺氧傷根,病害一傳一片,成畦死苗讓人揪心。”育苗專業戶杜新峰感慨道。

傳統漂浮育苗因水媒介病害傳播快、斷水煉苗難把控、消毒不到位等問題,導致煙苗質量不穩定。三門峽市菸草公司陝州分公司以問題爲導向,大膽突破傳統育苗模式,踏上了溼潤育苗的技術變革之路。通過精準控水、乾溼交替管理,長出來的煙苗根系發達、莖稈粗壯,移栽後無緩苗期;水肥噴灑取代浸泡,大大減少了病害傳播風險;智能化溫溼度監測系統與噴淋設施聯動,確保煙苗始終在適宜的溫溼度環境茁壯生長。杜新峰笑道:“2023年那會兒,在菸草公司的引導下,我們開始嘗試溼潤育苗這種新法子,一開始心裡直打鼓,生怕弄不好,但菸草公司的技術人員不斷給予我指導和幫助,陪着我一點點摸索。現在溼潤育苗技術越來越成熟,煙苗培育越來越得心應手,去年我育的煙苗成活率超98%,根系又白又密,移栽後直接紮根,省心又增收!”

“嚴過程”守護菸農增收路

俗話說,苗好一半收。爲更好的守護轄區老百姓種煙增收的致富路,菸葉育苗工作開始後,三門峽市菸草公司陝州分公司從育苗播種旁站監督抓起,爲每棵煙株的茁壯成長把好控制關。

“旁站監督不是走過場,是要讓每個環節都經得起放大鏡檢驗。”在播種車間,技術員李衛東手持《菸葉育苗播種旁站監督記錄表》,將煙種的發放情況逐項記錄在冊。

李衛東深知,品種管控對於煙區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一旦混雜將直接影響菸葉均質化生產和工業可用性,甚至動搖產區信譽,危害老百姓種煙致富的根基。因此,在播種的每一個環節,他都保持着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的態度,不容許有絲毫差錯。翻開記錄表,表中密密麻麻標註着播種時間、用種量、苗盤所在大棚編號及經辦人的簽字確認記錄。並通過播種全程拍照記錄,同步上傳至雲端平臺,形成“一棚一檔”電子檔案,供後續質量追溯。

在李衛東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播種車間的每一項工作都井然有序地進行着,每一粒種子都被賦予了成長爲優質菸葉的潛力。(來源:河南省菸草公司三門峽市公司 作者:尚蘇蘇 楊剋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