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頭戰火燒到折扣超市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黃昱

在外賣大戰中最熱烈的幾家,又有了新的戰場。

8月5日,京東宣佈在江蘇宿遷、河北涿州兩地五店同開京東折扣超市——其中涿州首店將於8月16日開業。這一次,京東計劃在5000平方米門店塞進5000多款“擊穿市場價”的民生商品,砸向下沉市場。

其實,京東的折扣超市絕非倉促上馬。早在2024年6月和12月,京東聯合北京華冠在房山試水兩家折扣超市,嘗試了“線下提貨+線上秒送”的雙渠道模型。一年試點後,京東將戰車開向更廣闊腹地。

有意思的是,京東此番盯上的折扣超市,美團和阿里也均有所佈局。最近,杭州拱墅區一處圍擋內,美團“快樂猴”硬折扣超市裝修進入尾聲,預計8月底迎客。

而近幾天,盒馬關閉會員店,加碼盒馬NB的消息沸沸揚揚,而這也是盒馬方面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當前,定位社區的盒馬折扣小店業態盒馬NB的門店數量正逼近300家,阿里系黃藍招牌在社區街角加速蔓延。尤其是在長三角,盒馬NB還將進一步加大門店密度。

三巨頭如今才相遇,但折扣超市並非全新概念,只是其在2025年成爲巨頭爭搶的香餑餑,當然這背後有着深層的消費趨勢變化和市場機遇。

首先是消費觀念轉變是最根本的驅動力。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體驗感”,而是更加註重“體驗後價格合理”。折扣超市正是“反消費主義”的產物——不再是用服務打動你,而是用性價比說服你。

另外,下沉市場潛力巨大是關鍵因素。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更高,但對品質的需求並未降低。京東選址宿遷和涿州,正是看準了這一市場的空白。

在此之前,零食折扣店的爆發性增長已經證明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2024年我國零食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其中主打“低價+豐富SKU”的量販零食店年增長率高達45%,到2024年,折扣零售全國門店總量已經突破3.5萬家,年新增超5000家,增速達15%。在不少低線城市,折扣零售店巨大的門臉甚至已經成爲當地地標。

並且,在這個互聯網線上流量見頂的時節佈局線下折扣超市,也是各家對於流量焦慮的緩解。

而觀察當前折扣零售領域的競爭格局,三種差異化模式正在形成。

京東折扣超市本質上是對拼多多價格邏輯的線下回應,更是一次“從平臺到操盤手”的角色轉變。

京東的底氣來自其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通過產地直採砍掉中間環節,配合京東自有品牌加持,實現“天天低價”的承諾。這種模式不靠單店盈利、也不是靠加盟複製,而是靠“底盤夠厚”,用高效物流與倉配體系拉低綜合成本。

美團“快樂猴”則採取不同路徑,旨在構建“即時零售+硬折扣+本地生活”的三維生態,形成“消費-履約-服務”的全鏈路閉環。

美團對零售的威脅不在商品本身,而在其本地生活服務的網絡效應。

美團將門店定位爲“前置倉2.0”,顧客到店消費同步補充線上訂單庫存;運力方面,結合“美團跑腿”網絡,實現“到店+到家”雙履約模式。這種設計充分利用了美團在配送領域的優勢,同時彌補了其線下經驗的不足。

盒馬NB則是盒馬整體輕量化下沉的具體體現。關閉2萬平米的會員店後,盒馬NB精準卡位社區毛細血管,成爲社區內的菜籃子。

已然盯上低價,未來的競爭便是供應鏈毛細血管的滲透效率之戰。京東賭的是“大店虹吸效應”,盒馬NB計劃憑藉區域密度碾壓,美團則用即時配送改寫時空規則。

從三家的佈局來看,零售業不再有線上與線下之分,未來主要拼的是效率——供應鏈的效率、即時配送的效率以及運營的效率。

而隨着三家的入局,折扣超市賽道,也將迎來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