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助力教師成長
課堂教學、教育科研和教育寫作這“三駕馬車”一直陪伴着我,讓我收穫了專業成長的快樂,也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專業成長一直在路上。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名師版
作者 | 馬玉順 正高級教師
山東省臨朐縣第一中學教師
我1990年參加工作,已經在高中歷史教學、教研崗位上度過了34年。其間,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錘鍊能力,同時專注於教育科研和教育寫作,不斷在專業領域深耕,從而實現了專業成長。2013年,我成爲山東省首批中小學正高級教師。
課堂教學築基石
我的教學生涯是從位於沂蒙山腹地、距離縣城30公里的山東省臨朐縣第九中學開始的。學校當時的生源很不理想,高一僅招收兩個班,108名學生都是重點高中的“落榜生”。入職之初,學校安排我教兩個班的歷史,併兼任一個班的班主任。當時我很迷茫,但望着那些淳樸善良、渴望走出大山的學子,回想自己拼命苦學跳出“農門”的艱難經歷,我堅定了爲學生撥正生命航向的信念。
我把主要精力用在鑽研教材和琢磨教法上,不僅通讀教材和教參,將教學重點、難點熟記於心,還熬夜撰寫詳細教案,有的教案長達30頁。課前,我翻來覆去熟悉教案,幾乎達到背誦的程度。上課時,我僅帶兩支粉筆就走上講臺侃侃而談,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還千方百計挖掘鄉土歷史資料,蒐集各類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編寫歷史歌訣,融入課堂教學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爲了準確把握學情,我與全班54名學生挨個談心,逐一瞭解他們的知識基礎、所思所想,幫助他們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激勵他們朝着目標努力奮鬥。半年後的全縣高中期末考試,我擔任班主任的班級總成績列4所同類學校第一名,歷史課成績更是超越4所重點高中,列全縣9所高中第二名。
初戰告捷,我信心百倍,開始嘗試每節課都不重複自己。我自費訂閱《中學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歷史學習》3種雜誌,學習最新的歷史教學理論,借鑑優秀教師的教學技巧,並在每節課後堅持寫教學反思,努力在下一節課增設新情境、增添新方法,激發學生活力,讓學生得到新的收穫。爲此,夜深人靜時,我都在讀書、備課,常常爲設計一個啓發性強、有深度、有高度的問題熬上幾個小時。當時,週末也被我用來備課和思考。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課堂教學漸入佳境,教學成績一直保持在全縣前三名。工作第4年,我被評爲縣優秀教師,次年被授予縣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我還去鄰近鄉鎮的初中義務支教。當時,鄉鎮初中普遍缺乏專業歷史教師,歷史課多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教學質量無法保障。我每週兩次騎8公里自行車到一所鄉鎮初中幫助初三學生進行歷史複習,每次連續講課一個下午。不少人說我自找苦吃,但這段支教生涯讓我通曉了初中教材,對搞好初高中銜接教育和高中歷史教學有很大裨益。後來我的歷史課一路高歌猛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1994年,我編制的幾組原創試題刊發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上,引起山東省濰坊市教研室歷史教研員許明亮的注意,他邀請我參加全市高三統考試題命制工作,由此使我與上級教研部門加強了聯繫,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此後10年,我都堅持命制原創試題。編制原創試題和編寫教輔資料,讓我對高中歷史教材爛熟於心,課堂教學更加得心應手。在每年兩次的學生評教活動中,我都是第一名。雖然我從來不給學生布置作業,很少進行課堂檢測,但多年來教學成績顯著。
教育科研促提高
實事求是地說,在鄉鎮高中任教時,我取得的成績多靠拼精力和拼時間,是苦幹的結果。從1997年進入臨朐縣一中後,我才認識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並逐漸轉入靠智慧、靠科學提升教學質量。
1998年至2000年,我對陳獨秀的經歷和評價非常感興趣,多篇研究文章在《團結報》等媒體發表。之後,這些文章結集以“陳獨秀研究課題”的名義被評爲濰坊市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這種學科類科研活動,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備,教學質量因此持續向好。2003年9月,我兼任學校教科室主任後,在學校組織誘思探究教學法推廣和應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實驗研究等多項教育科研活動,特別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被原中央教科所表彰,被授予濰坊市教育改革創新獎。
在推進高中新課改的過程中,我牽頭提出“三案”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編制預習學案、講授學案、鞏固學案。後來,我又結合各地教學經驗提出“三步六環節八段”教學法,進一步規範課堂教學。
我還從教學需要和教師專業發展最迫切的需求出發,致力於“小課題研究”,每學年開展一個課題研究,先後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集體備課流程優化”“導學案設計與完善”“教師閱讀與寫作”等作爲研究對象,廣泛蒐集資料,深度實踐論證,精心組織落實,最後形成文本總結,部分成果發表在專業核心期刊上。
在歷史教學中,我注重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尋找課堂教學存在的難題,確定出研究課題,一點點破解,一步步推進研究。我研究了“歷史概念教學”“講評課策略”“史料教學達效方法”“提高經濟史教學趣味”等小課題,較爲準確地把握了歷史課堂教學的脈搏,紮實加強對學生歷史思維方法的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升了教學效益。
實踐證明,開展教研會讓教師站在更高角度審視課堂教學,逐步建構自己的教育思想,創造獨特的教育藝術,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總之,從傳統的“教書匠”成長爲研究型、專家型教師,離不開對教育實踐的理性思考和深入研究。
教育寫作凝思想
如果說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的動力源,那麼教育寫作就是教育教學的助推器。教育寫作能將教師腦中漂浮的思緒化爲清晰的文字,能將模糊的認識變爲深刻的思想,能爲踏實的工作插上騰飛的翅膀。
我始終覺得教師要走出“述而不作”的誤區,不僅要會教、善教、樂教,更要會寫、善寫、樂寫。我從1994年開始教育寫作,截至目前發表文章1700多篇,凡是與教育教學有關的事情,如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育感悟、教育思考、教育事、教育人等,都會進入我的寫作範圍。
我還經常瀏覽學校訂閱的各類學科教學雜誌,從中汲取營養,也尋找寫作的素材。2005年我讀《閱讀與寫作》第10期《岳陽樓記的敗筆》,文中說依據史學家司馬光的《束水紀聞》記載,滕子京在到嶽州之前一直是個貪官。我馬上聯想到《宋史·滕宗諒傳》中對滕子京的評價:“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我感覺不符合歷史事實,遂查閱史料寫出《滕子京是貪官嗎》一文,發表後產生了較大影響。
教育寫作對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升思維品質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我本人就是教育寫作的受益者。我被吸收爲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並擔任臨朐縣作家協會副主席,近年來每年有六七十篇文章發表在報刊上。
回顧過往,課堂教學、教育科研和教育寫作這“三駕馬車”一直陪伴着我,讓我收穫了專業成長的快樂,也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專業成長一直在路上。未來,我將秉持“用盡心機,莫若靜心做事”的座右銘,守住本心,持之以恆,踔厲前行,抒寫更加精彩的教育人生。
歡迎訂閱《中國教師報》
我們一起攜手成長!
感謝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朋友圈】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