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十問十答:A股戰略重要性明顯提升 外資興趣已顯著改善

財聯社3月25日訊(編輯 劉蕊)近日,瑞銀髮布報告稱,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興趣最近飆升,市場情緒比過去兩年的任何時候都要積極得多。

瑞銀表示,投資者信心的恢復源於中國對創新的推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以及大範圍的政策放鬆。投資者之間的宏觀討論也側重於短期和中期驅動因素,包括消費、房地產活動和財政刺激。

瑞銀列出了客戶對中國股票市場提問最多的10個問題。

1)爲什麼A股市場今年迄今表現不如香港市場?

截至3月中旬,滬深300指數累計上漲1.9%,落後於MSCI中國指數(23.4%)和恆生科技指數(35.2%)。瑞銀將這種差異歸因於指數構成和資金流動。

他們提出,A股指數以金融、消費者和工業類股爲主,而香港基準指數則傾向於互聯網和科技類股,在人們對人工智能的熱情和宏觀經濟復甦信號的推動下,互聯網和科技板塊表現優異,也就推動香港恆生科技指數大幅上漲。

此外,A股新基金髮行疲弱,與香港股市強勁的南下資金流入形成鮮明對比。今年年初至今,香港股市累計流入超36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350%。

2)A股能否在年底前迎頭趕上?

瑞銀策略師認爲,A股有可能迎頭趕上。過去3年,A股和港股之間的回報率差距平均每年不到3個百分點。此外,目前AH溢價指數也跌至歷史平均水平以下。

此外,瑞銀指出,宏觀指標的改善——春節期間強勁的消費需求、汽車銷售的反彈以及房地產市場企穩的跡象——支持了在A股指數中占主導地位的板塊。

3)A股還有多少上行空間?

瑞銀認爲,儘管A股估值有所上升,但其市盈率仍比2017年和2021年的平均水平低7-8%。

瑞銀預計,滬深300成分股公司的盈利增幅將從2024年的1%提高到2025年的6%。該行認爲,中國股市有進一步調高評級的空間,尤其是在政府實施計劃支持下的長期基金帶來大量淨流入的情況下,這可能會降低股票風險溢價。

目前,A股相對MSCI新興市場指數(不含中國)有4%的折價,遠低於22%的歷史溢價。

4)業績修正的趨勢是什麼?

在過去一個月裡,市場對2025年滬深300指數的普遍盈利預期上調了1.3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受IT行業評級上調的推動。從歷史上看,修正往往會在4月份改變方向。

瑞銀指出,如果預期在第一季度財報季前後保持穩定或呈上升趨勢,“全年盈利增長勢頭可能會有所改善。”

5)A股的戰略重要性是否有所提高?

瑞銀的答案是肯定的。自2024年以來的政策文件,包括最近兩會的措辭,都強調了股市在支持財富轉移、創新和共同繁榮等國家目標方面的作用。

他們指出,國有實體和散戶投資者目前持有超過63%的A股市值,這使得A股表現具有政治和經濟意義。

6)房地產市場有哪些明顯的復甦跡象?

瑞銀認爲,中國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的房價明顯企穩,庫存水平已降至過去15年平均水平以下,土地拍賣溢價正在上升,轉售價格自2024年底以來持續保持穩定。這些趨勢反映了2014-15年週期的復甦模式。

7) 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民營企業座談會發出了什麼信號?

瑞銀認爲,這場座談會將提振企業信心,從而可能導致更高的資本支出、更多的招聘和更好的工資增長——這些因素也可能降低股票風險溢價。

8)瑞銀如何解讀行業政策週期?

瑞銀指出,中國的行業政策呈現週期性特徵。例如,互聯網行業在2014年至2015年出現了早期的政策利好,後來演變成泡沫。後來,中國監管機構進行了干預,以化解泡沫,使市場迴歸理性。

目前,瑞銀認爲中國政府“將努力在政策上取得適當的平衡,但重大政策變化可能導致相關A股板塊出現波動”。

該行補充稱:“在今年的民營企業研討會之後,我們認爲各部門的政策可能會偏向寬鬆立場。”

9)各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如何?

瑞銀指出,目前各部門產能利用率各不相同。汽車、電網設備、風力發電和汽車零部件正在出現改善,而水泥、建築機械和工業機器人等行業仍低於疫情前的水平。瑞銀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工業部門的某些部分將逐步復甦。

10)瑞銀目前對全球股市的偏好是什麼?

瑞銀目前將歐洲市場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中國,瑞銀對美國股市持保守立場。

該銀行最近將歐洲的評級上調至增持,理由是政治變化、財政刺激和能源價格下跌。

同時,中國仍然是瑞銀在新興市場中唯一給予增持評級的市場,因爲瑞銀認爲,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股票更容易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而且來自美國的收入佔比更大。

瑞銀團隊認爲,未來1-3個月,美國股市的表現可能遜於歐洲股市和新興市場股市。他們認爲標普500指數可能在未來1-3個月進一步回調至5300點,“因此還不是抄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