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協樂觀其成 盼紐乳售價調整

未來只有取得農業部「鮮乳標章」認證的產品才能標示爲「鮮乳」,其餘各類乳品都只能叫「牛乳」、「羊乳」等名稱。(杜宜諳攝)

紐西蘭進口乳品自2025年1月1日起可零關稅進口,而進口乳品究竟能否標示爲「鮮乳」也隨之引發爭議,經歷逾半年,衛福部3日終於拍板公告,惟取得農業部鮮乳標章的乳品可稱爲鮮乳,預計2026年7月實施,中華民國乳業協會對此「樂觀其成」,也期待紐西蘭進口乳品零售價格偏高,遭消費者詬病問題,能儘速解決滿足消費者期待。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長徐濟泰表示,過去不少進口乳品標示「長效鮮乳」、「ESL鮮乳」等,使得保存期限14天、90天都能稱爲「鮮」,造成市場十分混亂,如今終於拍板正式公告明確規範,相信未來混淆的爭議也會大幅減少。

徐濟泰提到,雖該規定需待明年7月才正式上路,但能理解乳品廠需有緩衝期調整相關包裝、規範等,且進口乳味道貼近市面上保久乳,與本土鮮奶具明顯落差,因此不擔心民衆會分不出差異,但相關食農教育等宣導,仍可於明年7月前先一步實施。

紐西蘭進口乳除標示問題,價格方面也屢屢遭消費者詬病,認爲已享有零關稅,就應反映在售價上,對此公平交易委員會已立案調查,但調查過程需清查所有證據,近期不會對外宣佈結果。

公平會補充,針對價格議題,通常會朝掠奪性定價、聯合定價、維持轉售價格3大方向調查,至於價格高低屬於「市場機制」,較無違法疑慮,但若有違背市場機制的刻意操控行爲,也絕不寬貸。

消基會表示,以消費者立場而言,最關心價格是否有壟斷、產生不利於消費者情勢,甚至大廠欺壓小廠,導致市場失去自由競爭能力,期盼公平會調查能夠儘早有所結果,維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