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判美方“美國第一”投資政策備忘錄?中企如何應對?|律師解讀
美東時間2月21日,白宮網站發佈“美國第一”投資政策備忘錄(下稱“備忘錄”),宣佈將調整美投資政策,重點進一步限制與中國的雙向投資。
2月22日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此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情況。美方做法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具有歧視性,是典型的非市場做法,嚴重影響兩國企業正常經貿合作。
要如何研判美方此次發佈的備忘錄?該備忘錄相關內容對中概股有何影響?未來赴美的中國企業要如何應對?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北京廣問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管健表示,這些政策並非立法,更像是政策指引或政策方向,與之前發佈的貿易政策是一脈相承的。
他解釋道,白宮宣佈了其意圖,但具體如何落實,還需要各個部門的進一步研究,可能涉及立法修改,或者援引其他法律工具,如使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
“整體上,這更像是一個宏觀的投資政策規劃,指引未來各個部門,特別是美國財政部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政策方向,可能會根據這個規劃出臺具體的細則和政策,比如設置盟國的‘快速通道’程序,甚至可能會修改程序或發佈新的指南。”他說。
能否執行,關鍵在於IEEPA的權限
此次美方宣佈將調整美投資政策,限制也增多。
譬如,在對美投資方面,美方在備忘錄中提到了涉及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高超音速技術、航空航天、先進製造等領域的投資限制。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在中國赴美投資方面,美針對中國投資加嚴安全審查,將嚴重打擊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信心。希望美方爲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提供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在美企對華投資方面,美方則提到,“將審查是否暫停或終止1984年《美中所得稅協定》”.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在美對華投資方面,美方將進一步採取更多限制措施,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有關措施一旦落地,會進一步扭曲兩國投資往來,對美自身也沒有好處。很多美國商協會和企業已經提出,美對華投資限制將導致美國企業將中國市場讓給其他競爭對手。
在關於如何實施上述設想方面,上述條款稱,美國財政部長應與國務卿、國防部長、商務部長、美國貿易代表及其他相關機構協商,並根據CFIUS的權限,採取包括制定規則和法規在內的行動,以支持《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1950年國防生產法》第721條及其他法律賦予總統的權力,落實本備忘錄的宗旨。
管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IEEPA的確賦予了總統極大的權力。在特朗普第一任總統時期,美國國會曾對IEEPA的權力範圍表示過擔憂,認爲它可能過於寬泛。但現在,似乎沒有人再提出異議了。IEEPA的授權確實強大,可以讓總統採取幾乎無限制行動,甚至在沒有國會支持的情況下,也能夠採取措施。”
具體在CFIUS問題上,該機構是美國管理外國投資的專管部門,是一個跨部門的機構。辦公機構設在美國財政部,財政部也作爲主席單位負責總牽頭,近年來,CFIUS已經不斷擴權並加大了審查力度。
管健表示,IEEPA賦予了美國總統非常廣泛的權力,能夠直接影響CFIUS的政策執行。基本上,只要IEEPA得到授權,幾乎可以涵蓋所有領域的行動。
如何影響中概股
此次,該備忘錄稱,爲了保護美國投資者的儲蓄並將其引導至美國的增長和繁榮,本屆政府還將確定《外國公司問責法》,涵蓋企業是否遵守了足夠的財務審計標準;審查外國對手公司用於在美國交易所交易的可變利益實體(VIE)和子公司結構——這些結構限制了美國投資者的所有權和保護,並審查這些公司的欺詐行爲指控。
目前,一些中概股企業採用VIE架構赴美上市。
管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概股尤其是涉及核心技術領域的企業,未來可能面臨更加嚴格審查,特別是如果與敏感領域相關聯的企業,這些企業的上市和投資會受到更大限制。
管健表示,涉及中概股審計等問題,確實有可能會通過現有法律框架,如IEEPA進行處理,因爲IEEPA授權總統在特定情況下采取廣泛的行動。
同時,備忘錄還提及,將審查是否暫停或終止1984年《美中所得稅協定》。
管健對此表示格外擔憂。他稱:“如果稅收協議被取消,影響不僅僅侷限於某些敏感行業投資,而是可能波及多個領域。我並不完全清楚這些政策背後的具體目標,但如果美國確實取消了稅收協議,那麼將會對中美之間的投資流動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對於在中國投資的美國企業來說,可能會面臨雙重稅收的負擔,進而影響其投資決策。”
赴美中企如何應對
面對該備忘錄,中企未來將如何繼續對美國市場的投資?
管健認爲,只要法律允許,中國企業仍應積極參與美國市場。
“放棄投資和上市可能會使企業錯失更好的機會,未來的環境可能更加嚴峻。儘管美國政府政策的基調是針對涉及國家安全領域的投資進行嚴格審查,但非安全領域的投資仍然值得考慮。只要不觸犯相關規定,中國企業應該繼續積極參與美國市場。”
他稱,中美經濟和貿易領域的合作平臺仍然非常重要,然而,當前美國的政策氣氛欠佳,未來兩國的互動可能會更加複雜。
而對於美國目前對“國家安全”定義過於寬泛的問題,管健表示,在新興技術領域,企業面臨的合規壓力的確較大,如果政策涉及的領域較爲模糊,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不過,根據他近期的實際經驗,針對一些非敏感領域的投資,如果與當前關注的核心技術無關,企業的投資應該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例如,光伏產品和玻璃產品等民生商品,通常與安全領域無關,投資和往來可能不會受到過多限制。
此次,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敦促美方遵守國際投資貿易規則,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中方將密切關注美方動向,並採取必要手段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管健補充道,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中方可以考慮可以發起投資壁壘調查,針對美國的投資限制進行迴應。
他表示,中國的《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中已經提到,如果涉及投資壁壘,可以參照這一規則進行調查。通過這種形式的調查,中國可以進一步觀察美國的政策變化,必要時通過單邊手段施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