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生育?全國人大代表、卵巢組織凍存專家阮祥燕:應儘快建立生育力保護專病門診或諮詢門診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賀佳雯 北京報道
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如何促進生育?成爲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在北京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阮祥燕帶上會的建議與生育力的保存與保護有關。阮祥燕是首都醫科大學婦產科學系常務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首席專家。去年10月1日,阮祥燕團隊迎來中國第二例凍存卵巢組織移植5年後成功自然妊娠誕生的健康嬰兒。13年前,2012年阮祥燕團隊在北京婦產醫院創建了中國首個卵巢組織凍存庫,並於2016年完成中國首例凍存卵巢組織移植。她告訴記者,很多育齡女性甚至女童,因放化療等醫源性損傷喪失了卵巢功能,不能生育。她建議,從政策或管理規範方面引導至少三級醫療機構建立生育力保護專病門診或諮詢門診。
阮祥燕指出,人們可能會忽略的是,不僅是女性,男性生育力也需要保護。隨着年齡增長,女性的卵子質量會逐漸下降,男性的精子活力也會減弱,但在常規體檢中可能並不涵蓋相關檢查檢驗項目,比如女性的性激素六項、AMH檢驗等。這導致一些男性和女性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生育力悄然衰退和喪失。其中,男性的生育力保護意識可能更加不足。
南方財經:怎麼科學看待當前我國生育率下降的形勢?
阮祥燕:總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國際上通常以2.1作爲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對夫婦需要生育2.1個孩子才能保持人口穩定。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從20世紀70年代的6左右降至2010年後的1.5左右,2023年進一步降至1.01,2024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52萬人,總和生育率小幅回升到1.1左右。
我國人口已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同時,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增加。人口變化帶來的影響重大、深遠。生育率降低,除疾病治療醫源性因素外,社會因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隨着經濟和科技的現代化發展,女性在社會中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多元化。
南方財經:育齡女性生育率下降有生育觀念改變、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等各方面因素。女性依然很關心的是,生育力什麼時候開始下降?如何保存?
阮祥燕:女性的生育能力之所以有限,是因爲卵巢中卵母細胞的數量不能增加、不可再生。當女孩還在母親子宮時,她們卵巢裡的卵泡數已達到一生中的高峰,此後卵泡數逐漸減少。
隨着年齡的增長,女性的生育力必然下降到喪失。31歲卵巢功能開始下降,至37歲後生育力折棍式下降。卵巢中與生育力相關的卵泡每月以1000個左右的速度繼續消耗,當不到1000個時,女性就絕經了,不能再生育了。
全國大概有15%-18%的女性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擾,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不少是因各種疾病導致的。
因此,我們匿名問卷對來自全國29個省級行政區,共2000名醫務工作者和非醫務工作者進行與年齡相關的生育力保護保存意見調查。結果顯示,90%的人支持年齡相關的卵子凍存,88%的人支持年齡相關的卵巢組織凍存。
南方財經:目前女性生育力保存的三類主要方式有——胚胎冷凍(“凍胚胎”)、卵母細胞冷凍(“凍卵”)以及卵巢組織凍存(“凍卵巢”)。相比於凍卵,大家對凍卵巢可能還沒那麼瞭解。它能解決哪些方面問題,從而保生育力?
阮祥燕: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內分泌器官,主要作用爲產生卵子並排卵和分泌激素,因此,女性生育力與卵巢功能保護和保存顯得尤爲重要。“凍卵巢”即通過微創手術取出部分卵巢組織,進行處理、冷凍、凍存,將卵巢組織“儲存”起來,合適的時機再移植回體內。
相較於前兩種生育力保存方式,“凍卵巢”在國內引入和開展較晚,但適應證相對更廣,且無須促排卵、不耽誤原發病治療、能夠同時保存女性內分泌和生育功能,因而其既是癌症治療無法延遲的育齡患者及青春期前女童唯一的生育力保護方法,也被視爲最有前景的生育力保護方法。
南方財經:你能展開說說癌症治療對卵巢保護生育力的影響嗎?
阮祥燕:絕大多數的癌症和惡性疾病都需要放化療,而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雖非惡性疾病,但治療過程中可能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而造血幹細胞移植前需要超大劑量的放化療。
這些過程嚴重損傷了女童與育齡女性的卵母細胞,導致患者卵巢功能早衰。可以造成幾乎100%的女童與育齡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永久失去生育能力。所以很多患血液病的女性,特別是孩子,在經過治療後,往往出現持續性閉經,即便恢復月經,也難以維持較長時間,能維持1—2年已屬少見。
而且我們經對全國600多名患者的調查,50%的患者在接受放化療或其他可能影響生育力和卵巢功能的治療前,不知道或沒有被醫生告知生育力和卵巢功能保護的方法,造成了終生的遺憾與痛苦。
南方財經:凍卵、凍卵巢應當對單身女性放開嗎?
阮祥燕:目前國內接受“凍卵巢”的女性基本上均爲需要放化療或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未來,針對因爲社會化原因尋求“凍卵巢”的女性,包括單身女性,如果她們具有卵巢功能早衰風險,且經過醫學評估確有凍存需求,應結合個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與討論,以決定是否實施凍存。
北京婦產醫院的卵巢組織凍存移植技術早在2021年就已經成熟,併成功轉化爲臨牀應用。目前爲止,我們已經通過這項技術,冷凍保存了超過750例女童和年輕女性的卵巢組織,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只有7個月,這位小女嬰也是因爲血液病的治療,提前來進行卵巢組織凍存的。同時成功完成了41例凍存卵巢組織移植,全部成功,移植成功率達國際領先水平。
南方財經:這些技術對促進生育有價值,從另一角度來說,如何規範和監管呢?
阮祥燕:我們鼓勵生育力保護技術的開展,但更需要強調這些技術的規範化。
在推動以上先進醫療技術發展與推廣的同時,必須重視技術應用的規範性,如卵巢組織凍存,要在技術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與臨牀驗證、確保移植成功率之後,纔可正式應用於臨牀,防範因技術的不規範給女性寶貴的生育希望帶來不可逆的損失。
南方財經:你提到很多患者在放化療前不知道會影響生育,那麼你對生育力保護有哪些具體建議呢?
阮祥燕:各地二、三級醫院應該儘快建立生育力保護的專病門診或者諮詢門診,並配備相應的專家諮詢團隊。尤其是對因疾病治療損害卵巢功能的兒童及育齡期患者,提供生育力與性腺功能保護保存方法的諮詢;專業諮詢醫生爲有經驗的婦科內分泌專家、生殖醫學專家或男科專家,熟悉生育力保護保存技術與方法。可明確告知患者可以具體實施各生育力保護保存的醫療機構。明確提出自己的建議。
還應當加強多學科合作與教育,具體增強兒科、腫瘤科、乳腺科、血液科、放化療科等涉及放化療疾病的學科醫生對卵巢、睾丸功能與生育能力的認識與重視。
南方財經:這是否會增加醫院投入?可行性方面如何評估?
阮祥燕:通過規範培訓,各相關科室醫生均可掌握基本的生育力保護諮詢能力。這不僅有助於提高臨牀醫生對生育力保護保存的認知,還能幫助患者及時獲得專業建議,優化就醫路徑,並且對醫院而言投入成本較低,具有較高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