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家免疫細胞治療專病門診成立

新京報訊(記者王卡拉)5月15日,在惰性淋巴瘤中心迎來一週年之際,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簡稱“北醫三院”)宣佈成立北方血液病聯盟及北京市首家免疫細胞治療專病門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血液科主任景紅梅教授表示,免疫細胞治療專病門診側重於爲患者提供精準的免疫治療診療服務,建立標準化、規範化的免疫細胞治療全流程管理體系。聯盟則將爲外地血液患者開通掛號綠色通道,助推區域性診療網絡的建設。

在中國,淋巴瘤是最常見的血液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居第8位,約爲6.68/10萬,每年約有10萬名新發淋巴瘤患者,且仍以較高的速度遞增。大多數淋巴瘤起源於B淋巴細胞,包括霍奇金淋巴瘤與非霍奇金淋巴瘤。隨着醫學技術的進步,我國淋巴瘤診療策略不斷推陳出新,患者10年無病生存期已有了顯著改善。以雙特異性抗體爲代表的免疫治療已經獲得2025年CSCO淋巴瘤指南推薦,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進發展免疫細胞治療等新技術,強化產學研協同聯動。治療手段的革新,需與診療路徑標準化同步,免疫細胞治療專病門診應運而生。

景紅梅教授表示,“一站式”免疫細胞治療專病門診的成立,旨在建立標準化、規範化的免疫細胞治療全流程管理體系,爲符合條件的患者提供精準評估及長期隨訪服務,並推動臨牀研究及成果轉化,以提升學科區域影響力。“以往患者掛號,選擇醫生時會比較困難,很難了解哪些醫生更擅長免疫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專病門診成立後,會安排在免疫治療方面更專業的醫生出診,精準評估患者的免疫狀態,量身定製個體化MDT(多學科聯合會診)診療方案,提升診療規範,加強學科建設,並將在線上線下開展疾病科普、患者關愛系列活動。”

北方血液病聯盟的成立,則是北醫三院血液科在診療網絡建設上做出的進一步探索。景紅梅教授介紹,聯盟將開通外地患者掛號綠色通道,並進一步加深北醫三院與地方醫院血液科之間的合作。具體而言,聯盟醫院血液科醫生可以通過北醫三院血液科醫生爲患者加號。患者在北醫三院診斷並明確治療方案,展開第一個療程的治療後,便可回到當地醫院按方案進行治療。等需要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時,再回到北醫三院,看是否要調整診療方案。“這樣既可以節省我們醫院的很多牀位資源,照顧到更多患者,地方醫院的牀位資源也能被充分利用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地方醫院血液科的診斷治療水平也會得到提升,三方都受益。”景紅梅教授說道。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