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獨有操作箱 全力發展免疫細胞治療
臺大醫院整形外科臨牀教授鄭乃禎解說臺大醫院細胞治療中心的隔離操作室。(範揚光攝)
走入門禁森嚴的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細胞治療中心,最吸引人目光的是向日本訂購客製化打造的一臺亞洲區獨有隔離操作箱,要價近3千萬元,雖然無法大量生產製作細胞,但預設目標就是全力發展CAR-T「免疫細胞療法」,未來有望嘉惠更多血液性癌症患者。
臺大細胞治療中心技術人員表示,臺大是國內少數擁有細胞製備場所CPU的醫學中心,而有別於國內其他醫學中心的細胞隔離操作箱設計都是制式,由於CAR-T的感染風險更高,臺大要求日本獨家外排設計,就是要全力避免污染,技術人員透過手套操作修飾基因時,一旦發生污染,箱內可立即進行定點滅菌,完全不讓污染外泄。
CAR-T免疫細胞療法是將人體取出自體細胞後,經過基因修飾擴增放大,再回輸人體。醫院端從病患身上取出細胞檢體後,立刻送進實驗室,在最快時間內於隔離箱內操作細胞,像是程式重新編碼,將經修飾擴增後的細胞,儲存在負150度乾式儲存桶內,等待合適手術時,回輸人體,從前端製作到治療,完全一條龍,全程和時間賽跑,多掌握時間,成功率就越高。
對於細胞治療,臺大今年也終於踏出第一步,臺大整形外科醫師、臺灣再生醫學學會理事鄭乃禎表示,65歲以上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常常因失去知覺,踢到異物不小心出現傷口後常演變成大傷口,即使使用敷料或擴張術也難以痊癒,嚴重者往往要截肢。臺大近期剛向衛福部申請,針對傳統治療超過6周,傷口都無法癒合的病患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希望透過後線的幹細胞治療幫助患者痊癒,費用落在每劑十萬左右。
更令人振奮的是,臺大也將建置「細胞庫」,鄭乃禎表示,畢竟建置細胞庫需投入不少資源和經費,若有細胞庫可提供其他醫療業者,困難取得的細胞能更快速且低廉的價格取得,學術單位有責任推動國內再生醫療產業。
而新光醫院也投入細胞治療領域,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主任賴泓志表示,新光歷時三年,陸續申請通過六項細胞治療案,包括困難傷口、一到三級癌症、第四期癌症、神經缺損、退化性關節炎等細胞治療項目,這次通過醫療三法,醫界都感到振奮,盼在醫療自律原則下,可以有更多武器造福更多民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