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如何養生保健與防治疾病?江西組織專家解答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昌5月21日電 (記者 吳鵬泉)5月21日是小滿節氣。小滿節氣如何養生保健與疾病防治?江西省衛健委當天舉行新聞發佈會,組織醫學專家作出專業解答。
如何“祛溼健脾”?
在中國南方,小滿節氣意味着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量增多,天氣悶熱潮溼,人容易感到頭身困重、胸膈滿悶、情志不舒。
針對這種氣候特點,民衆應當如何通過中醫方法調理身體、舒暢情志?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焦琳認爲,這種情況下,中醫調理的關鍵在於“祛溼健脾”,具體的調治手段有內服和外治兩方面。
內服方面,可選擇用食療和茶飲的方法。常用的有“三湯兩粥一茶飲”,“三湯”分別是山藥排骨湯、苦瓜排骨湯、冬瓜薏米海帶湯;“兩粥”是薏苡仁粥、扁豆小米粥;“一茶飲”是香薷飲。
外治方面,可用穴位按摩、刮痧療法,有條件的人還可以採用艾灸來調理。其中穴位按摩,日常可以重點按摩足三裡、豐隆、陰陵泉、三陰交等穴位,每次選2個至3個穴位,每個穴位按壓3分鐘至5分鐘,以局部酸脹爲度;也可以在背部、小腿內側進行刮痧,促進排溼。
焦琳說,適度的運動發汗頗爲關鍵,中醫認爲“動以養形”,適度運動可以發汗祛溼,調暢氣機。
如何預防和治療溼疹?
天氣潮溼悶熱,身體出汗較多,易誘發溼疹,出現皮膚瘙癢等症狀。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金國強介紹,溼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滲出傾向的炎症性皮膚病。一旦得了溼疹,首先要做好皮膚保溼,修復皮膚屏障,這一點很關鍵,而且需要貫穿溼疹治療的整個過程。
金國強說,可每天使用無刺激的保溼霜,在保溼修復的同時要結合藥物治療。常用的外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可以根據溼疹部位和嚴重程度選擇不同強度藥膏。
談及溼疹預防,金國強稱,對於某些接觸性溼疹,要避免再次接觸可疑致敏因素。平時注意保持室內環境溼度,儘量避免或減少接觸塵蟎、花粉等容易致敏的東西。穿寬鬆純棉衣物或速幹內衣,避免羊毛、化纖材質衣服摩擦刺激皮膚。
如何預防孩子生病?
正值春夏交替,氣溫忽高忽低,病毒活躍,兒童抵抗力弱身體敏感,容易生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江西醫院主任醫師朱慶雄說,氣溫不穩定,容易引起感冒、水痘、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家長或看護人在疾病流行期間少帶孩子去人員密集場所,防止交叉感染。這個季節也是手足口病、腸炎等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發季,家長應重點關注孩子的手衛生,不吃生冷食物,注意餐具清潔消毒。
托育園或幼兒園如何做好預防措施?朱慶雄建議,每日入園要檢查入托兒童的體溫、口腔、皮膚等情況;做好教室、衛生間、公共區域清潔消毒工作並做好登記記錄;嚴格執行食品衛生規範,切斷“病從口入”途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