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莒縣:創新“342”工作模式,賦能青少年實現“科技夢”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7日訊 近年來,莒縣科協以提高全縣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爲目標,積極探索實施了“342”工作模式,構建青少年科技教育體系,形成覆蓋課堂教學、課外實踐、隊伍建設的三維育人網絡,賦能青少年實現“科技夢”。近日,這一做法入選全省科協工作改革案例。

在具體工作中,莒縣科協堅持以青少年爲核心,打造包括課後服務課程、科學課程和校本課程在內的科普課堂,推動科學教育轉型升級。

“我們開展了‘科技館裡的科學課’爲民辦實事項目,爲所有小學配發資源包,豐富科學教育資源;開發編程、無人機等科學類課後服務課程 70 餘門,校本課程 140 餘個,15 萬餘名學生參加,覆蓋全縣 141 所學校。其中,11 所學校獲得‘日照市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稱號。”莒縣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盧緒亮介紹道。

除了夯實課堂教學,莒縣科協還圍繞科普活動、科技社團、科普設施和科技競賽,搭建起科普教育課外載體的“四個體系”,進一步拓寬了青少年的科學視野。

盧緒亮詳細介紹了這“四個體系”的具體內容。第一,以科普大篷車爲載體形成流動課堂,打造“科普+研學”的深度體驗,以校園科技節爲展示平臺,搭建起“三位一體”科普活動體系。僅2024年全國科普日期間,共有80餘所學校舉辦科普活動1300餘場次,惠及師生7萬人。第二,建立“興趣啓蒙——技能提升——項目研究”的“三級提升”科技社團體系,拓寬科學教育“賽道”,10個社團被評選爲“日照市中小學優秀科技社團”。第三,打造“硬件+軟件”陣地支持體系。爲5所學校投資打造校園科普館;8所學校被納入山東省科學教育“雙助”活動首批試點校名單;20所學校獲得日照市“館校合作基地校”稱號。第四,組織開展無人機大賽、機器人競賽等競賽活動,吸引4000餘名師生參與,形成“金字塔型”科技競賽體系。選拔頂尖力量突圍省賽,晉級國賽。

與此同時,莒縣科協高度重視科學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通過成立莒縣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建立科普專家人才庫、強化科技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和激勵培養機制、實施能力提升行動等舉措,累計培訓600餘人次。

展望未來,盧緒亮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激發創新思維、培育未來人才爲目標,通過資源整合、平臺搭建和活動賦能,爲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提供全方位支持。”

閃電新聞記者 陳悅溪 通訊員 張鵬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