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縣嶺腳鎮:“人大代表+”模式賦能基層治理新實踐
“家門口的路燈亮了,村裡的環境越來越乾淨了,連鄰里矛盾也少了。”蒼梧縣嶺腳鎮嶺腳村陳大媽豎起大拇指。近日,蒼梧縣人大代表李承春組織志願者對安平河、古莫河河道垃圾開展全面清理,改善河道環境,贏得了羣衆一片讚揚。
近年來,嶺腳鎮人大履職中心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紮根一線、服務羣衆”的職能優勢,將人大代表履職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助推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小組垃圾清運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高垌組籃球場硬化什麼時候開工?”傍晚,高垌村人大聯絡站談論聲此起彼伏。嶺腳鎮人大代表樑耀廷召集20餘位羣衆“夜話高垌發展”,直擊羣衆熱點、堵點、難點問題,樑耀廷逐條記錄並現場給予答覆。爲破解電動車鎮內充電難問題,接人大代表意見一週後,嶺腳鎮圩鎮電車充電樁完成了安裝。嶺腳鎮人大履職中心立足1個鎮級代表履職服務中心,依託7個村級聯絡站,紮根24個村(居)民聯絡點,拓展N個流動服務站(1+7+24+N)服務體系,組織107名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常態化下沉網格,聯繫服務羣衆“面對面”,依託“人大代表接待日”平臺,“零距離”收集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社情民意;創新建立代表履職“積分制”,與各村鄉村治理“積分制”相結合,激發代表履職“新動能”。今年以來,共收集民情5條,已協調解決5件,解決路燈不亮、鄰里矛盾等“關鍵小事”83件。
嶺腳鎮人大履職中心積極探索“人大代表+”矛盾糾紛模式,通過“人大代表+排查+調解”,深入村組開展地毯式排查,及時化解問題。針對較複雜案件,實行“人大代表+”法治辦、司法所等多部門聯動機制,重點案件由鎮履職中心包案督辦,推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今年以來,嶺腳鎮各級人大代表累計參與化解相關糾紛15件,調解成功率達93.3%。
嶺腳鎮高垌小學操場上幾十名小學生正在津津有味地聽着老師講解國家安全、禁毒以及未成年人保護等知識;在圩鎮的農貿市場上,一批羣衆圍在普法宣傳工作組跟前,聽取工作人員宣講禁毒、安全感、農民工工資支付等知識和防範措施,不少羣衆就自身的問題向工作人員提問並得到了滿意的答覆。針對嶺腳鎮鎮情及村情,鎮人大履職中心組織鎮法治辦、司法等部門,不定期開展主題教育宣傳活動,有效提升羣衆安全意識。同時,爲進一步提升實效,擴大覆蓋面,組織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小手拉大手”活動,轄區25所中小學聘任法治副校長14名,積極培養“小小普法宣傳員”。
“以前覺得人大代表只在開會時出現,現在他們成了‘移動辦事窗口’。”思泰村羣衆陳滿感慨。當代表履職“遇見”基層治理,不僅僅是將問題解決,更是“實幹代表”帶給的安全感。嶺腳鎮人大主席車忠明表示:“我們將繼續用好履職中心平臺,讓代表作用看得見、基層治理摸得着、羣衆幸福感節節提升!”(冼煒玲)
來源:蒼梧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