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5%關稅「全讓光了」?外媒曝1原因 全球經濟逃過一劫

在8月1日大限前,將有更多國家陸續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於22日宣佈美日達成新的貿易協議,日本同意對美國商品支付15%關稅,並承諾未來將對美國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約臺幣16.2兆元)。專家指出,這項協議可能成爲其他與美國談判中國家參考的範本,而全球經濟可勉強支撐15%的關稅水準,換言之,美日貿易協議讓全球經濟避開最嚴峻的局面。

路透報導,美方將日本汽車進口關稅從原先的27.5%降至15%;此外,原訂於8月1日調升的多項日本商品關稅,也從25%一併調降至15%。

許多經濟學家認爲,雖然15%關稅依然偏高,但相較於先前稅率已大幅降低許多,在全球經濟可承受的範圍內,有助於企業降低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進而重新擬定投資與生產計劃。

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庫馬爾(Mohit Kumar)表示,2024年美國平均關稅約爲2.5%,而截至目前,平均關稅約17%。如果美日協議成爲廣泛參考的基準,最終平均關稅落在15%左右,雖對全球貿易不利,但總體來看並未達到不可承受的程度。

三菱日聯(MUFG)駐倫敦研究主管哈彭尼(Derek Halpenny)指出,從當前各國貿易談判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基準關稅似乎集中落在10%至15%之間,而一些中小型經濟體可能面臨更高關稅壓力。

此外,德意志銀行分析師雷德(Jim Reid)強調,美日協議的簽署,有助於穩定投資人情緒,緩解8月1日可能出現的全面關稅回升壓力。儘管如此,,一些大型經濟體仍籠罩在高度不確定性中,特別是針對歐盟、加拿大、巴西等主要貿易伙伴,美方仍徵收高達30%、35%、50%關稅的可能性。這類談判往往要等到期限前夕,纔會真正明朗。

歐盟目前是下一個焦點。川普已揚言自8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課徵30%關稅,歐盟迴應將採取報復手段反擊,若雙方無法妥善化解爭端,可能將重創跨大西洋貿易,進一步打擊歐洲經濟。

中國同樣面臨巨大壓力。若美中在協議期限前無法達成新協議,或未獲得談判延期,美方對中國的關稅可能將重新調升至145%,而中國對美國的關稅也可能恢復至125%,雙邊貿易關係將進一步惡化。

荷蘭國際集團(ING)則指出,隨着美日協議底定,其他亞洲出口國將面臨更大壓力,迫使盡快與美方達成新協議。近期美國已與菲律賓、印尼完成協議,預料在8月1日之前,還會有更多亞洲國家陸續與美國簽署貿易協定,以避免遭受更嚴苛的關稅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