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特別預算明通過 增建巡防艇、強化資通基建應對灰色侵擾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主持院會後記者會。(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行政院會明(11日)預計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國防部編列1132億,主要重點放在軍民通用資通電架構的建構升級,強化高耗損零部件以及油料、飲用水等戰略物資的整備;海委會方面,共編列295億,包括強化資安提升通訊韌性、籌建無人載具,還有新造艦艇提升海域執法能量。

「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中,包含1500億的強化韌性,涉及國土防衛與資通訊系統提升等,國防部負責1132億、海委會負責295億,加上內政部62.5億,計劃要投入無人機與造船等軍工、提升軍警裝備等。

國防部次長楊基榮說,最近中共對我國威脅涵蓋政經軍,從很多事件上,包括海岸滲透、機艦侵擾、破壞海纜網路資通電的攻擊手段,對國安、民生都造成影響。爲了確保國防運作的韌性,秉持防護跟備援的原則,在國土安全韌性預算裡編列1132億,建構機動備援、軍民通用的資通電架構。

楊基榮說,資通電軍網路建立雲端環境、擴大衛星租賃、強化伺服器資安防禦等,在烏坵地區建立指揮所,把海巡署陸軍、海軍的雷達情資統合,建立共同情資平臺,提升全臺光纖網路的搶修能量,確保遭受攻擊時仍可維持通信的暢通。

另外,楊基榮說,針對戰時的高耗損零部件以及油料、飲用水等戰略物資的儲存量,強化戰備整備。且除戰時外,也要能應付中共平時灰色地帶侵擾的應對,及作戰持續率與韌性。

至於預算分配方面,楊基榮說明,強化通信韌性有三個案子,包括居民資通作業環境與韌性設備效能提升,563億;各作戰區資通基礎設備提升107億;網傳設備補充3億。設施更新方面429億,會實施重要防護設施的改善。守護海疆保護人民,30億。

海委會副主委、海巡署長張忠龍指出,海委會提出的提升防禦應變、確保國安韌性的預算有295億。強化資安提升通訊韌性方面103億,主要汰換聯合情監偵設備,也會導入AI的智慧決策提升效率。第二,更新設備擴大內需37億,主要推動營區設備汰換、強化關鍵基礎設施韌性。第三,運用無人載具強化執勤能力,68億,主要用於籌建各型無人載具,扶植國內相關無人機產業。

第四,捍衛海疆,預算87億,主要是因應中國海警的襲擾,會新造抗撞耐浪的艦艇,提升海域執法能量。張忠龍提到,目前中國大陸光海警船就有1000艘,1000噸以上有接近200艘,我國現在面對這些大陸灰色襲擾船舶,需要建造更快速、大型的艦艇應對。

張忠龍說,這筆預算會用於建造12艘2000噸級大艦,加強碰撞與全鋼構結構;14艘300噸的艦艇,用於應對中國大陸民船、大型漁船;14艘100噸巡防艇汰換現行的舊款。

▲行政院召開記者會。(圖/記者陳家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