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面臨「僞智能」困境 宇樹科技副總:環境感知碎片化
▲宇樹科技生產的G1人形機器人。(圖/記者任以芳攝,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人形機器人在各種開源AI的刺激下發展飛速,然而,發展態勢也逐漸進入瓶頸。作爲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的宇樹科技副總經理王啓舟透露,人形機器人正面臨「僞智能」困局,「人形機器人舞蹈動作是預設提前訓練的,並不具備真實場景決策能力,核心缺陷主要是環境感知的碎片化,包括動作連貫性的缺失,多任務泛化能力的不足等。」
《澎湃新聞》報導,「今年開始,大家覺得宇樹像網紅公司,並不是這樣,我們在行業做了很多年,是全球首家公開零售高性能四足機器人並最早實現行業落地的公司,也是全球率先實現人形機器人量產的公司。」7月27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人工智能+」戰略領軍人才與創新發展論壇上,知名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王啓舟說。
談及該如何突破人形機器人的困局,王啓舟表示,宇樹科技在小腦動態平衡方面,是在真實環境下,持續訓練機器人,至於在方面大腦自主決策方面,宇樹科技更傾向於在底層做適配,「當前,機器人更多還是個體,如果它在某一個階段能迎來大的爆發,我認爲聯機學習,實現多機器人傳感經驗共享是非常方便的。目前,人形機器人能支持各種場景下的數據採集,我們也和業內一些頭部廠商建立了數採中心,這個過程中,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克服。」
對於宇樹科技的新款人形機器人R1,王啓舟提到,1.2公尺的高度在性能上,是同尺寸機器人裡最好的,「人形機器人是先運動再工作,因爲人形機器人在當前大腦方向沒有明確的情況下,要具備靈巧、耐用的本體,像人一樣,從蹣跚學步到靈活運動有一個過程,我們讓一個老奶奶幹體力活是幹不了的,所以先運動再工作。」
在研發方面,王啓舟強調,宇樹科技是全產業鏈自研自產,「硬件方面,我們做到90%核心零部件以及本體結構全棧自主研發;感知方面是自研的激光雷達以及視覺相關的傳感器,包括我們自己的算法迭代,支持機器人在固定場景下,做自主工作; AI方面,我們也有自己的機器人世界模型,當然我們也和頭部AI廠商生態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