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幸福可能卡在「5大迷思」:以爲「沒錢」就無法做任何事

▲人生感到不幸可能是卡在5個迷思。(示意圖/視覺中國CFP)

作者/金井孝譯者/高宜汝摘自/方智出版《你與幸福的距離,只有2小時:有錢又快樂的人都這樣做》

明明只要騰出兩小時就能獲得幸福,爲什麼大多數的人卻過不了充實的人生呢?爲什麼每天只覺得很忙,一點都不充實?另一方面,爲什麼就算有一整段自己的時間,卻總是在浪費呢?

答案很簡單。因爲你不知道做什麼會感到充實又幸福。你不知道自己想擁有哪種心情,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感受到那個情緒。所以從來都沒感受過自己想要的情緒,並在這種情況下漸漸變得無感,度過每一天。

話說回來,爲什麼現代人無法理解幸福是什麼呢?從我個人的研究可以整理出5個原因,分別是:

① 太想安心安定。② 認爲沒有錢就做不了事。③ 太重視「想做的事」遲遲無法行動。④ 認爲做很多事纔算充實。⑤ 太在意他人的想法。

容我一一說明。▼ 不需要的五個思維

① 太想安心安定。

比起自己想做的事,更優先考慮無風無浪地安心生活。可是,當你一旦決定只要有一點點風險就不做,人生就會變得很無聊。

.不點沒吃過的菜色。.電影要等到有免費片源纔看。.工作上把就算犯錯也不會被罵擺第一。.選擇較穩定的職業,而不是感覺很有趣的職業。

應該不少人都過着這種生活。人會陷入這種思維,說不定是因爲這一生中旁人總是叮嚀着「千萬不要失敗」,或媒體、網路新聞總是灌輸着恐懼。每天過這種生活,也許不太會捲入大麻煩,但很難感受到挑戰時的興奮感。

▲造成不幸的原因之一是,以爲「沒錢」就做不了事。(示意圖/CFP)

② 認爲沒有錢就做不了事。

「如果有錢就能吃好吃的了。」「如果有錢就能去旅遊了。」「如果有錢就能買喜歡的衣服了。」

說着這樣的話,卻什麼事都沒做的人應該不少。

大部分的人都想着「要先賺錢」,然後爲此拚命努力。讀好學校、到好公司上班、做副業或創業、或是投資賺錢,大家都覺得要等到有錢再來做自己喜歡的事。

不過買漂亮的衣服、到餐廳吃飯、外出旅遊,需要花那麼多錢才做得到嗎?想要變幸福,真的需要花那麼多錢嗎?

其實大部分的情況都不是錢不夠用。嫌貴的高級餐廳,其實也只要幾千元,到高級飯店的酒吧喝飲料,雖然會花幾百元,但若問「你真的付不出來嗎?」,我想大家應該都出得起這筆錢。

能讓自己幸福的事情,其實不太需要那麼多錢吧?我最喜歡佃煮海苔醬。一吃到佃煮海苔醬就讓我覺得很幸福,而它只需要幾百日圓就買得到。人們大多隻是一直說着要先賺錢,讓自己在幸福的路上繞遠路。

③ 太重視「想做的事」遲遲無法行動。

太過重視想做的事,有時候會變得光說不練,讓事情一延再延。這是因爲自己太重視那件事,不想讓它失敗。像是有人明明想靠唱歌維生,卻因爲害怕大家會覺得不好聽,不敢挑戰。

這種思維真的非常可惜。如果是自己很在乎的事,只要去做一定就會幸福。卻偏偏因爲太過重視而無法行動。

④ 認爲做很多事纔算充實。

網路上每天都充斥着許多資訊。或許你曾想過既然有這麼多新鮮事或有趣的事,不全部做過一遍就太吃虧了。嘗試各種事物雖然不是壞事,但若每一件都只是半吊子,可能最後完全感覺不到任何充實感。

瞭解讓自己幸福的事物後,不管是一個還是兩個,都去試試看,就可以增加人生中的滿足感。

可是若受到太多資訊影響,結果可能會因此失去自我價值感。

⑤ 太在意他人的想法。

不少人因爲不想太顯眼、不想被排擠、不想被批評,於是生活中太配合身邊的人。不過,這麼做只會把時間花費在雖然對他人是好事,但對自己來說沒有那麼幸福的事情上。這也是爲什麼有些人總是揹負太多工作在身上的原因。

★本文摘自《你與幸福的距離,只有2小時:有錢又快樂的人都這樣做》,作者今井孝(IMAI・TAKASHI),株式會社Carriageway Consulting公司代表。他與3萬多名成功又幸福的人交流後,得出結論:一天只要規畫出2小時「最好的時光」,就能提升生活動力,入手幸福人生。他歸納出一套系統化做法,以平易近人的筆法,搭配實例和解決方案,一步步帶着你,針對讓你覺得充實又幸福的事,安排時間和精力等有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