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從《捕風追影》看如何做到“武戲文拍”

邸含瑋

近日,警匪、動作類型電影《捕風追影》登陸全國院線,該片講述了退休多年的跟蹤專家黃德忠帶領何秋果等一衆年輕警員,對心狠手辣的老賊傅隆生和其數名養子(又稱“狼子團”)進行跟蹤追捕的故事。該片以高密度的動作場面爲賣點,既呈現了70歲老警察拳拳到肉的真實搏鬥,又展現了“狼子團”雜耍炫酷般的打鬥設計,精準擊中了不同觀衆羣體對動作“爽感”的期待。

作爲一部較爲純粹的類型影片,片中破案手段的新老交織值得回味。黃德中、傅隆生這對警匪,雖已走入暮年,但他們對彼此內心的敏銳洞察力、臨場的應變力仍然“在線”;而年輕一代的警匪,通過海量數據分析和AI追蹤等信息技術也能夠精確地追蹤對方。技術延伸了感官,卻無法代替感官,追捕的核心仍然是對人性的理解和判斷。所以,從這一敘事訴求出發,片中老年警匪的人物塑造以及表演呈現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相信每位觀衆在觀影后都會對成龍、梁家輝等老演員傾盡全力的表演印象深刻。年逾古稀的成龍在激烈的近身搏鬥中仍然堅持親自上陣,每一次閃躲和出擊都具有實實在在的物理真實感,同時,動作設計在寫實可信的基礎上同樣融合了以往成龍動作片的詼諧基因,不但讓觀衆在緊張中得以喘息,更喚起了曾經成龍電影中的種種回憶,一時間獲得了難以言說的觀影體驗;梁家輝則在動作中融入複雜情感,每一次揮拳、每一次凝視都飽含戲劇張力。尤其當他面對養子背叛時,那聲痛徹心扉的哀嚎,將人性的複雜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當他最終將匕首刺入對方胸膛後,那種絕望的擁抱、扭曲的肢體,在空曠破敗的舞臺映襯下,顯得格外悲愴,讓暴力場面浸透了人性靈魂的分量,也是“武戲文拍”的一種高級境界。

《捕風追影》精準把握了互聯網時代的敘事脈搏。影片整體敘事節奏強,動作場面、緊張段落層出不窮,而這些場面的分佈形態,體現着平臺大數據對觀衆互聯網收視“爽點”節奏的準確測算。同時,該片也常以一組凌厲空鏡快速交代環境,渲染氣氛,這種高速剪輯,也正是流媒體培育出的當下觀衆所熟悉和接受的敘事手法。所以,這部電影可以證明,流媒體平臺是完全有能力打造出類型鮮明、製作精良、符合大銀幕觀賞需求的商業電影,爲院線與網絡的內容生產融合提供了新的生產模式。

《捕風追影》在炫目的動作、科技外衣下,包裹着對人性的樸素堅守。那麼,影片中着力展現的,相較於數據追蹤更具觀賞性的——“拳拳到肉”的動作場面,是否也隱喻着在AI日益滲透生活的時代,人們最真實的愛恨情仇,還需要面對面地進行碰撞與交流?穿過數據迷霧,即是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