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評 | 讓改革脈搏與人民嚮往同頻共振

翻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改革"一詞出現了40多次,是特別重要的關鍵詞。報告在消費投資、教育科技、"三農"工作、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部分都提出了改革任務要求。民爲邦本,本固邦寧。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上,要暖民心、集民意、問民需,把"人民心聲"作爲"改革哨聲",讓改革脈搏與人民嚮往同頻共振。

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圍繞交通強國建設、科技引領教育變革、保護經營主體權益、金融支持提振消費等話題回答記者提問,迴應社會關切。其中不乏一些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改革舉措,如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深入實施"縣中振興"行動計劃等,這些改革措施都是爲了迴應人民羣衆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生動體現。

我們黨抓改革、促發展,歸根結底就是爲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從與羣衆生產生活關係最緊密的領域和事項做起,探索形成"一次辦結"機制,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上海開展家庭養老牀位服務試點,把機構的專業照護服務延伸至老人的身邊、牀邊,讓更多老人在家舒心養老;深圳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設,讓新市民、青年人有房住、住得好、留下來、發展好……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一場黨心與民心的"雙向奔赴"。實踐證明,爲了人民而改革,改革纔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纔有動力。

改革是幹出來的、闖出來的,重在實幹、成於實幹。要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策於民,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突破口,準確掌握"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民情民聲,多推出一些順民意、惠民生的改革舉措,使每個政策禮包都能精準送達羣衆,持續釋放以改革惠民生的強大效能。(作者:範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