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車家全生態”戰略落地一年,小米交出“里程碑”式財報
2025年的第一份財報爲小米開了一個好頭。在財報會議上,盧偉冰稱其爲“里程碑”式財報。
3月18日,小米集團發佈2024全年及Q4財報。財報顯示,2024年小米集團總收入同比增長35.0%至人民幣3659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41.3%,達272億元。
第四季度,小米單季營收首次破千億,達1090億元,同比增長48.8%;經調整淨利潤83.16億元,同比增長69.4%。
2024年是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戰略正式啓動的一年,這份年報可以爲其定調首戰告捷。
分業務板塊來看,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同比增長21.8%至1918億元,全球出貨量達到1.69億臺,同比增長15.7%,這是一個超越大盤的表現;上市9個月的小米SU7所在汽車等創新業務,貢獻營收328億元,全年交付136854臺;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0%至1041億元。
宣佈進軍造車後,小米曾歷經三年質疑以及市值低谷期。一年驗證期後,從管理層透露的信號來看,現在可能是小米自創立以來最有乘勝追擊姿態的時刻。
財報會議上,小米合夥人、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小米“人車家全生態”閉環的協同效應纔剛剛開始呈現。
小米對每個版塊都有明確的短期及長期目標。就智能手機業務而言,盧偉冰表示2025年將衝擊1.8億臺出貨量,並爭取在2-3年內擡升至2億臺。他認爲未來一定會形成5000萬、1億、2億三個臺階下的品牌市場格局,而小米、三星、蘋果將同屬第一梯隊。
對於汽車業務,雷軍今日公開表示,小米汽車2025年全年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臺。在圍繞家居場景的IoT業務上,盧偉冰指出大家電業務在2024年實現超過50%的增速,他希望2025年這一表現得以保持。
大家電業務在2025年被小米提到了重視的新高度。2024年,其空調、冰箱與洗衣機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50%、30%、45%,空調業務更是在今年開始對標大金空調。由於大家電業務整體規模相較頭部家電廠商還存在一定差距,小米顯然在此擁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對小米目前的體量而言,保持高速增長並不是一個輕鬆的目標。公司需要有大量的技術投入、產品優化和渠道佈局去予以承接。另外,公司也需要警惕在高速增長的目標下,執行層是否會因爲高壓而導致部分動作變形。
在線下渠道的佈局上,小米有兩個目標值得關注。首先是在全球化角度,小米計劃未來五年內在海外開出一萬家店,但盧偉冰認爲鋪設速度相較國內新零售進程會更慢,需要戰略耐心;其次是小米在國內要將15000家小米之家擴張到2萬家,同時要提升大店數量,把500-1000平方面積的門店開到400-500家左右。
盧偉冰提到汽車業務進入小米生態後,對新零售業務帶來巨大影響。由於小米汽車自帶流量,物業有更強意願給出更好的位置,甚至在小米挑選佈局的情況下,已經存在物業之間對小米之家的競爭。
“人車家全生態”之外,高端化戰略將是小米未來在產品層面的最大看點。
儘管行業普遍認爲,汽車業務的加入對小米原有業務生態更具帶動作用,但小米在2020年從手機業務開始堅定實行的高端化,也爲小米汽車的品牌勢能起到了一定鋪墊作用。
爲確保“人車家全生態”協同效應的持續,以及營收與淨利潤的雙贏,小米未來更加只能在橫向和縱向上繼續推進高端化,不可能讓任何一條業務線在高端化戰略上掉隊。
盧偉冰對於高端化戰略的未來目標表示這仍然要分三步走,分別是讓智能手機實現從高端到超高端的突破,在品類上從手機、汽車跨越到全生態,以及將高端化的施行從中國市場進一步推向全球市場。
2024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小米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在5000–6000元價位段市佔率升至9.7%,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但在海外地區,小米的高端化進程仍需投入。
下一個週期,小米業務發展的另一個關鍵變量在於AI,或者說這是所有智能終端廠商的重要機遇。
就小米對AI佈局的進一步規劃與思考,盧偉冰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小米2025年預計研發投入達300億元,其中AI及相關業務投入佔比約四分之一,爲70-80億元。其核心任務在於,小米需要2-3年時間對澎湃OS進行AI重構,最終實現真正的AI OS。
此外,他認爲小米需要從長期發展角度做好AI基建,以及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和世界模型的AI相關技術開發,並且完善超級小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AI產品及場景。小米目前最新大模型爲MiLM2,據瞭解已經在小米澎湃OS、小愛同學、智能座艙、智能客服中開始應用落地。
“小米做AI有非常重要的優勢,我們有豐富的設備、用戶和場景,對應大量有價值的數據。”盧偉冰說,“這些數據在AI算力之下會發揮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