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電子胡劍團隊」小米集團-W:2024年營收利潤創歷史新高,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全面落地

報告發布日期:2025年3月21日

報告名稱:《小米集團-W(01810.HK)-2024年營收利潤創歷史新高,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全面落地》

分析師:胡劍 S0980521080001/胡慧 S0980521080002/

葉子 S0980522100003 / 詹瀏洋 S0980524060001/

張大爲 S0980524100002/李書穎S0980522100003

聯繫人:連欣然

核心觀點

2024年業績超預期,營收利潤大幅增長

2024年公司總營收3659億元(YoY +35%),經調整淨利潤272億元(YoY +41%)。其中,4Q24營收1090億元(YoY +49%,QoQ +18%),經調整淨利潤83億元(YoY +69%,QoQ +33%)。2024年公司總營收及淨利潤實現高速增長,均創歷史新高。分業務看,2024年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爲52%/29%/9%/9%。2020-2030公司新十年目標大規模投入底層核心技術,致力於成爲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領者,2024年公司研發支出241億元,同比增長26%。

高端化戰略卓有成效,智能手機業務量價齊升,ASP創歷史新高

2024年公司智能手機業務營收1918億元(YoY+22%),毛利率12.6%。2024年公司智能手機平均單價同比增長5.2%至1138元。2024年公司智能手機出貨量1.7億部,同比增長16%,佔全球手機市場份額14%。

上調智能電動汽車出貨量目標,盈利能力環比增強

2024年公司智能電動汽車等業務營收328億元,毛利率18.5%,毛利率水平行業領先。4Q24智能電動汽車等業務營收167億元,毛利率20.4%,環比改善。2月公司推出SU7 Ultra高端車型,2025年中旬將推出SUV車型,進一步完善公司汽車產品矩陣。公司汽車生產產能持續擴充,2024年小米SU7系列交付13.7萬輛,2025年小米汽車交付目標上調至35萬輛。

IoT及互聯網業務營收創歷史新高,智能大家電出貨量高速增長

2024年公司IoT業務營收1041億元(YoY +30%),毛利率同比提升3.9pct至20.3%,收入毛利均創歷史新高。其中4Q24 IoT業務營收309億元(YoY+52%),毛利率同比提升6.6pct至20.5%。智能大家電高速增長,2024年空調、冰箱、洗衣機產品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50%、30%、45%。2024年公司互聯網服務業務營收341億元(YoY+13%),毛利率同比提升2.5pct至76.6%。4Q24互聯網營收93億元(YoY+19%),收入創歷史新高,毛利率同比提升0.8pct至76.5%。

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匯率波動風險。

國信電子團隊

胡劍: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復旦大學電子系學士,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碩士,法國EDHEC商學院交換生。2021年8月加入國信研究所,之前任華泰研究所消費電子行業首席,2018年第一財經最佳分析師電子行業第3名,2019年證券時報金翼獎分析師電子行業第2名,2019年II China科技行業入圍,2019年新浪財經金麒麟新銳分析師電子行業第1名,2020年II China科技行業第2名。(執業資格編號:S0980521080001)

胡慧:電子行業高級分析師,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士,北京大學物理博士,CPA、CFA,發表多篇SCI論文,並獲得1項國家發明專利,2021年8月加入國信研究所,之前任華金研究所電子組長,主要覆蓋半導體板塊。(執業資格編號:S0980521080002)

葉子: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博士後,南方科技大學深港微電子學院訪問學者,研究領域包括半導體物理與薄膜沉積技術、光電化學等;2020年加入國信證券,國信證券應用經濟學博士後,主要覆蓋半導體板塊。(執業資格編號:S0980522100003)

詹瀏洋: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工學學士、碩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學士(第二學位),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曾參與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科研項目,發表SCI論文1篇,並赴國外參加相關學術會議報告。2022年6月加入國信研究所,之前任華潤置地投資管理主管。(執業資格編號:S0980122060008)

張大爲:東華大學金融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理學碩士,曾任職於西南證券電子組,2024年10月加入國信研究所。(執業資格證:S0980524100002)

李書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統計學學士,悉尼大學金融碩士,2022年8月加入國信研究所。(執業資格證:S0980122080309)

連欣然:廈門大學物理學學士,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碩士,碩士研究方向爲半導體光電器件,發表SCI論文4篇。2023年7月加入國信研究所。(執業資格證:S0980123070015)

法律聲明

本公衆號(名稱:劍道電子)爲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信證券”)研究所電子組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唯一官方公衆號。

本公衆號所載內容僅面向符合《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規定的機構類專業投資者。國信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或接收本公衆號內容的行爲而將訂閱人視爲國信證券的客戶。

本公衆號不是國信證券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本公衆號只是轉發國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的部分觀點,訂閱者若使用本公衆號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瞭解而對其中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誤解和歧義。提請訂閱者參閱國信證券已發佈的完整證券研究報告,仔細閱讀其所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週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

國信證券對本公衆號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本公衆號中資料、意見等僅代表來源證券研究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研究觀點可依據國信證券後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佈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國信證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公衆號中資料意見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觀點。

本公衆號所載信息、意見不構成所述證券或金融工具買賣的出價或徵價,評級、目標價、估值、盈利預測等分析判斷亦不構成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投資建議。該等信息、意見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訂閱者應當對本公衆號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評估,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訂閱者根據本公衆號內容做出的任何決策與國信證券或相關作者無關。

(轉自:劍道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