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羣衆感受到政協委員就在身邊
這幾天,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長、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夥人呂紅兵正在抓緊修改完善提案。
“律師在參政議政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在本職工作中,能夠發現問題、引發思考,進而論證調研、提出建議。”呂紅兵期待,通過自己的實踐讓人民羣衆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
兩個身份的完美結合
呂紅兵每年會抽出很多時間參與普法。“我從不認爲這是額外負擔,從律師角度看,是職業使命;從政協委員角度看,是履職爲民。”去年全國兩會,呂紅兵提交《關於法治宣傳教育立法相關建議的提案》,提出普法主體要與考評主體相結合,“誰執法,誰普法”。
去年,呂紅兵先後前往安徽六安、江西撫州,給當地“法律明白人”授課普法。在基層社區,“法律明白人”扮演着帶頭學法、普法釋法和定分止爭的重要角色。“他們懂法但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希望我的課他們每一個人都聽得懂、喜歡聽、用得上。”
因此,比起晦澀難懂的法律條文,呂紅兵更喜歡給他們講一些案例。比如,他從電影《第二十條》講起,從涉及的正當防衛、電信詐騙、非法集資、民間借貸等法律問題切入,再介紹刑法、民法相關理論,幫助這些基層法律工作者知道碰到類似問題“怎麼看、怎麼說、怎麼辦”。考慮到不少鄉村實際情況,在宣講常見普法內容基礎上,他還增加諸如反電信網絡詐騙、民間借貸、遏制高價彩禮等內容,光課件就準備了113頁。
在呂紅兵看來,這樣的普法工作是律師與政協委員兩個身份的完美結合。“我們日常辦的是個案,其中不乏大案、要案,從中容易發現法治建設中的問題,形成教案與文案,普法傳道授業;而作爲政協委員,則以提案參政議政,建言完善法案。”
“跨前一步”規範AI產業
在今年兩會上,呂紅兵將提交《關於加快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行政法規的建議》。這源於身邊的所見所聞——他去學校普法,一些孩子提及看到AI生成的“擦邊”視頻、暴力視頻,這背後是未成年人保護問題;AI生成了“老同學”的頭像與聲音,背後則是一樁樁詐騙案……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規範刻不容緩。
呂紅兵坦言,制定一部既要解決當下問題,又能考慮長遠的人工智能法難度極大。他建議,可以以GAI這一社會最關心、最現實的領域爲“切口”,用好“小、快、靈”立法工具,儘早出臺國務院層面的行政法規。
呂紅兵呼籲,相關行政規範要“跨前一步”,要“前置”到對技術開發者提出規範,“從開發伊始,就要讓GAI有正確的價值判斷”。他建議,技術開發者要對用於訓練大語言模型的數據進行嚴格篩選與分類,確保數據源合法且內容健康;對於現有模型,消除其不當內容輸出;應推動開放研究、社區合作、線索舉報等措施,優化大語言模型的篩選機制。
記者手記
作爲一名資深政協委員,呂紅兵的提案涉及範圍很廣,既有刑事訴訟、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治宣傳教育、科普產業等內容,也涵蓋人工智能、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等領域。他告訴記者,只要肯花苦功夫,再複雜的問題都能夠抽絲剝繭,抓住本質,再從法律視角提出意見建議,真正實現從個案中提煉觀點,通過調研形成提案。
“講不能隨欲,話不可信口。要言之有物、說之有情、言之有理,要盡力有思考、有思路、有思想。”呂紅兵一直這麼要求自己,也將這個觀念落在政協委員的履職上——用自己的所學提出思考,讓聽者有所感悟、能受啓迪,也讓自己的提案有針對性、可操作性。
呂紅兵已從事律師職業30多年,而政協委員的身份讓他更感責任在肩。他告訴記者,“辦萬例案,普萬次法,惠萬人衆,或許就是一名法律從業者的天然使命”。(記者 洪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