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羣衆心裡感到踏實(評論員觀察)

李洪興

作風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爲民務實清廉

湖南常德市澧縣的蔬菜經營商戶呂友華,對正風反腐成效深有感觸。

2024年,澧縣整治“校園餐”,出臺新規定——校賬局管、師生同費同餐、大宗食材公開招標。呂友華犯了嘀咕,“真的能落地嗎?”他試着報名投標,沒想到順利入圍供應商名單。買賣好不好做,與風氣息息相關。正風反腐帶來啥變化?經營者的預期更穩了,灰色開銷沒了,用呂友華的話說就是“生意做得踏實又有盼頭”。

作風建設之所以讓羣衆心裡感到踏實,就在於敢向不正之風亮劍,維護羣衆切身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持之以恆正風肅紀,開展史無前例的反腐敗鬥爭,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組合拳”,解決了很多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贏得人民羣衆的認可與信賴,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厚植爲民情懷,“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踐,在幹事創業中磨礪奮鬥人生,在爲民造福中昇華道德境界”。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就要把作風建設作爲夯實黨執政的羣衆基礎的切入點,既持續整治羣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也堅持固本培元、增強黨性,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始終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羣衆信任擁護。

作風建設讓羣衆有盼頭,在於淨化了政治生態、優化了發展環境。從現實看,羣衆反感啥?惠農補貼被冒領,養老保險金被截留,窗口辦事“慢、庸、散”,生產經營遇到亂罰款……正是因爲緊盯羣衆反感的作風問題、痛恨的腐敗現象,持續懲治、從嚴整改,才維護了公平正義、增進了民生福祉。過去民間流傳“投資不過山海關”,如今東北的營商環境有了顯著改善,全面從嚴治黨提振了經營主體信心,“投資爭過山海關”“孔雀遼瀋飛”正成爲現實。以黨風政風向“好”,助推發展環境向“優”,羣衆謀發展的路子才更寬、幹勁才更足。

要看到,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與反覆性,只有堅持立鐵規矩、強硬約束,堅持敢管敢嚴、真管真嚴、長管長嚴,才能不斷壓縮歪風邪氣的生存空間。各級黨委要把整治羣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爲重要任務常態化地抓,排查治理民生領域的“微腐敗”、妨害惠民政策落實的“絆腳石”,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讓老百姓可感可及。

激濁揚清,落腳點在“揚”;祛邪扶正,落腳點是“扶”。我們黨抓作風建設,歸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級幹部都能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樹牢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堅持心繫羣衆、情繫百姓,涵養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把爲民辦事、爲民造福作爲最重要的政績。

找到準星格外重要。比如,重慶兩江新區針對產業園區分散的情況,設立政務“惠企E站”,專員直接駐點。以前等企業上門找,現在揣着政策找企業,暖企惠企服務催生髮展新活力。作風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爲民務實清廉。精準聚焦、靠前服務,才能用好作風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促進發展持續回升向好。

務求實效同樣關鍵。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土官村推動婚喪事簡辦新辦,減少了不必要的攀比和經濟負擔。黨員幹部帶頭,羣衆熱切響應,融入日常、化風成俗,崇實尚儉的新風不斷充盈。作風建設容不得花架子,黨員幹部躬身踐行、率先示範,優良黨風才具有信服力,才能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

從革命戰爭年代人民的蘋果“不吃是很高尚的”,到新時代種好扶貧果、讓鄉親們的生活像蘋果一樣紅紅火火,無不表明“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完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把糾“四風”樹新風與心繫羣衆、埋頭苦幹緊密結合起來,定能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羣衆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