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肺癌晚期病人“長生存”!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可及性今年加大
在上海,癌症裡肺癌的死亡率發病率都是第一位。2020年中國肺癌病例數佔新發癌症的17.9%,死亡數是佔到總癌症死亡數的23.8%,接近四分之一。特別是中晚期肺癌治療效果並不樂觀。如何讓肺癌晚期病人“長生存”?上海肺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趙德平近日最新透露,免疫治療可以稱爲是里程碑式的治療改變。特別是最近幾年PD-1藥物也越來越多,總體對於病人生存,降低復發和疾病進展的風險。包括手術以後主要病理緩解和完全緩解率都是相比以前單純化療提高很多倍,病理完全緩解率提高了25倍。
免疫治療可及性提高
肺癌大致分兩類,一類是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就佔85%左右,包括通常說的現在最常見的腺癌、鱗癌、大細胞癌等等;一類是小細胞肺癌,只佔15%左右,但惡性程度非常高,容易早期出現轉移。
“免疫治療對於肺癌以及很多腫瘤都是里程碑式的改變,人的免疫系統如果健全,身體裡面有突變的癌細胞,人自己的免疫細胞是可以把腫瘤細胞殺死的,癌症患者爲什麼會殺不死呢?就是因爲腫瘤破壞了免疫系統,把免疫系統屏蔽分割掉了,讓正常的免疫細胞殺不死腫瘤細胞,我們叫做免疫逃逸。”趙德平透露,
免疫治療作用就是打破屏障,讓免疫恢復正常,通過用藥重新激活體內的免疫細胞重新殺傷腫瘤,從理論上來講,適應的人羣是比較廣泛的。
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有20-25%的患者初診可手術切除,但即便接受了根治性手術治療,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會在術後發生復發。根治性手術聯合化療是預防疾病復發的手段之一,但化療作爲術前新輔助或術後輔助治療的臨牀獲益有限,整體預後不盡如人意。
隨着免疫治療的出現,爲患者點亮了新的生存之光。據悉,2023年12月,特瑞普利單抗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聯合化療圍手術期治療,繼之本品單藥作爲輔助治療,用於可切除IIIA-IIIB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成人患者。
最近特瑞普利單抗肺癌適應症醫保落地再次引發關注。趙德平介紹,
大家都知道免疫治療效果非常好,但在前面幾年主要是以進口藥爲主,做一個療程需要幾萬元。而我國自主研發的免疫治療藥物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適應症納入新版國家醫保目錄,極大提升了免疫治療的可及性。
肺癌手術更精準:微創+定位技術
肺科醫院作爲全球做肺癌手術量最大的醫療機構,也非常注重領域技術創新。肺科醫院胸外科是全球單中心最大的一個治療中心,去年達到27000多例手術,其中肺癌是21000例左右。
現在治療手段非常多,效果最確切、最主要還是手術。趙德平介紹,
各種微創手術非常成熟,而且加上各種定位的技術,通過體表穿刺的定位,包括經過氣管鏡的機器人定位都非常準確,又能夠把病竈合理的切除,不能切得過大,也不能切得太小,做到合理切除。
趙德平透露,肺科醫院胸外科在微創手術領域有國內非常多的領先手術方式。現在90%以上都是微創的手術,所以我們是國內最早開展胸腔鏡肺癌治療的手術,是1995年開始,做胸腔鏡的手術,今年也30年整。
用一根針,選擇合適的角度,在早已畫好點位的皮膚上入針穿刺、取樣……這樣的穿刺動作,每天肺科醫院胸外科都需要做超過100例。立足於肺癌診療中經皮穿刺的技術困境,趙德平帶領團隊整合人工智能算法、光學跟蹤技術和工程機械臂,研發而成的肺部穿刺智能機器人,可以“一站式”實現圖像分割、路徑規劃、模型空間配準及自動化穿刺。
肺科醫院胸外科專家們還慢慢應用達芬奇機器人做手術,用多臂機器人來做單孔手術。
建議40歲以上人羣,定期進行肺部CT檢查
現在總體肺癌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特別是腺癌的發生率比較高的。抽菸的人患鱗癌和小細胞肺癌的發病率明顯比不抽菸的人高很多倍。另外,霧霾天氣盡量減少室外的活動。
良好的心情和免疫力也是有關係的,市民也不要過度的熬夜、勞累,保持心情舒暢。
如果本身家裡有一些腫瘤的家族史,肺癌家族史還是比較明顯的,及早進行體檢。建議40歲以上人員每年或者一到兩年要做一次肺部CT檢查。
肺部有結節的,還是要聽取醫生的建議,有了之後不要過於驚慌,其實90%的肺部結節都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基本上也是非常早期、非常輕的階段,不要過於驚慌,加強隨訪。